驾“机”起舞 大田写“诗”
发布时间:2022/3/3 16:42:0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傅晓蕾

乡村振兴看德阳·广汉金鱼③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刘健:驾起舞 大田写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今年刚满30岁的德阳广汉市金鱼镇种粮大户刘健,9年前从一名客栈经营者转身当了农民,从此在大田里开启一路开挂的人生。

 

22岁创办家庭农场,如今粮食种植规模达580;他擅长机械化种粮,熟练掌握十多种农业机械的操作;他种植的小麦亩产达950斤,水稻亩产1300斤,粮食年产量达690余吨,是广汉市金鱼镇年轻一代有名的种粮能手。

 

他的家庭农场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三好家庭农场称号。202112月,他本人还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也是德阳唯一获此殊荣的粮食生产者。

 

以前我的理想是开着车寻找诗和远方,而现在种田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刘健说,守好国家的粮仓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也是一种需要传承的精神。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刘健

 

入行

 

客栈经营者变身种地泥腿子

 

刘健说,如果不当农民,那现在的他可能还在丽江经营着一家小客栈。生意冷清的时候,他或许会泡上一杯茶,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虚度光阴。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年纪轻轻就过这样的生活,整个人都要废了。刘健说,那是2012年年底的一天。

 

放弃丽江的生意回到老家广汉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刘健想跟着岳父种田。 你是扫把倒了都不扶的人,种田那么累,你肯定做不好。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的质疑,但刘健还是决定试一试。

 

当时,岳父家种了80多亩田,除了2台拖拉机外,所有劳动都靠人力。打农药要背三四十斤重的电动喷雾器,一开始根本背不动。刘健回忆说。

 

更恼火的是粮食收获后,要一铲一铲装进三轮车,拉倒马路上进行晾晒。7万多斤粮,前前后后需要半个月才能晒完。每天反反复复装车、晾晒,劳动强度非常大。遇到下雨天就惨了,雨来得急时,油布盖都盖不赢。

 

2014年,在政策的鼓励下,广汉家庭农场像雨后春笋成长起来。刘健在岳父的帮助下也创办起了家庭农场,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80多亩。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老天爷斗智斗勇的传统耕种模式让刘健开始意识到,农业没有机械化,路会越来越窄。

 

但购买农机,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投入。岳父宁愿用劳力,也舍不得花钱买农机。刘健为此常跟岳父产生分歧,最终岳父总能被他说服。

 

 

 

刘健生产所用的部分农业机械

 

2016年,广汉出台政策对家庭农场建设烘干房进行补贴。让刘健没想到的是,一向在购买农机方面吝啬的岳父一下子拿出30万元支持他建烘干房。那可是全部家底。刘健回忆说,那一次,已年近50岁的岳父意味深长地跟他说了句话,你要真想干这行,就要承担所有的事。

 

岳父的话让刘健明白,种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见证

 

从机械农业迈向科技农业

 

麦苗根部发现了红蜘蛛,可能和前段时间降雨天气偏多及近几天气温回升有关,需要尽快进行农药喷洒。”228日,刘健发现自家麦田出现了病虫害后,立即启动农药喷洒任务。

 

一架大疆T30无人机呼啸着腾空而起,拖着两条白云一样的尾巴在麦田上空来回飞舞,像在表演一场精彩的飞行秀。刘健手握遥控器,只需动动手指,一上午就完成了100多亩农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而在多年前,这样的场景对刘健来说就是异想天开以前听说飞机可以撒农药、施肥,我想了半天也想象不出来,没想到现在变成现实了。

 

 

 

刘健正在操作无人机给小麦喷洒农药

 

除了大疆T30,刘健种田还有一神器”——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通过北斗导航,可以实现自动起垄、播种、打药、插秧,收割等作业。

 

在刘健的库房里,各种各样的农机看得人目不暇接。刘健介绍说,目前他的家庭农场已拥有收割机、自走式植保喷杆喷雾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粮食装载机、秸秆粉碎机等有十多种、五六十套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

 

过去9年,刘健见证了广汉农业的飞速。我经历了传统的农耕模式,也赶上了农业机械化的浪潮,而今又正经历从机械农业向科技农业的飞跃。刘健相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未来种田会更智慧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操作,农机就会自动下田耕作。

 

而他自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对农业从五谷不分到得心应手,对新技术新良种有了更深的追求。

 

种田之余,刘健进入广汉农广校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通过农广校这个平台,认识了大农业各个小行业的伙伴,大家在交流中都表示想把农业干好。刘健笑着说,以前说自己是农民都觉得有点不好听,现在,把农业当成事业干,他内心的价值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强了。

 

理想

 

种田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虽然有了机械化、高科技的种田好帮手,但对农业了解越深,刘健越发现种田不易。农业技术再怎么发达,农业仍是靠天吃饭的行业。

 

刘健清楚地记得,20189月水稻正待收割,一天夜里大风突然袭来,他焦虑得整宿没合眼。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100亩水稻被风吹倒。很心痛,都不想干这行了!”刘健觉得,自己种的秧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种田也要有颗父母心

 

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表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刘健是德阳市唯一一个受表彰的先进粮食生产者。这份荣誉,对刘健来说是一份莫大的鼓励,我更应该有责任把地种好。

 

对刘健而言,如今种田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还多了一种使命感,要像我的父辈那样,守好国家的粮仓,为国家粮食安全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稻田风光 刘健 摄

 

据刘健介绍,目前他的家庭农场粮食种植规模已达到580亩,粮食年产量690余吨,口粮品种种植比例100%。在自身努力发展的同时,他也不忘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带动周围农户300余人从事农业生产。

 

刘健有一双儿女,每当劳作时,他就会将孩子们带在身边。育秧时,孩子们帮着递秧盘,插秧时,孩子们坐上插秧机,认真地看着秧田被一点点点绿”…… 刘健希望通过耳濡目染,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农业的兴趣,将大田种植的精神代代相传。

 

 

 

稻田风光 刘健 摄

 

闲暇时候,他喜欢在田间散步。微风吹过稻田,秧苗迎风摇摆,卷起层层稻浪,美得就像一幅画。刘健说,有时候他会拍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小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美好的一面。

 

当谈到理想,这个自称只会种田的大男孩突然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以前认为诗和远方要开着车出去寻找,现在终于发现种田就是我的诗和远方他用了一个比喻, 一排排秧苗就是我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的诗行;田野被我点绿,又染成金色,是我作的画。

 

周玉琴 王攀 宋开文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