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南向开放“桥头堡”地位凸显
发布时间:2020/5/15 10:26:00  来源:泸州日报    编辑:傅晓蕾

泸州:南向开放“桥头堡”地位凸显

 蔺艳霜

位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泸州,是西南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西联藏区的门户城市和最为便捷的通道,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连通全球市场的重要门户。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泸州正全力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日益凸显。

开放平台 形成叠加优势

511日,南充市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来泸,考察学习泸州综合保税区创建运营经验。去年12月获批的泸州综合保税区,正着力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加工贸易核心区、跨境电商集聚区、口岸环境示范区,将为推动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泸州市口岸物流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成功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泸州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投运,成为川滇黔区域内唯一水运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成功获批全省首个进口粮食“专用型保税仓库”,全市保税功能海关监管仓库达2;成功争取泸州水运口岸持续实现临时开放;成为四川最大的粮食进口指定口岸。同时,泸州云龙机场航空口岸申创工作有力推进。

“依托综合保税区、川南临港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泸州已具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和实力。”泸州市口岸物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泸州市将借助政策叠加优势,突出招大引强,积极围绕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把保税加工、保税服务、跨境电商做起来。围绕水运口岸,撬动进口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聚集发展,把进口粮食、进口肉类业务强起来。同时,将口岸物流由国内物流向国际物流扩张,加快构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跨境电商通关机制,将保税和跨境物流推向新台阶。

对外通道 拓宽大城格局

428日下午,泸州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与重庆市涪陵区物流办公室签订《深化物流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在水铁联运、产业协同、规划统筹、口岸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构建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运行网络,全面深化并拓展对外开放通道。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力构建涪陵泸州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项规划,在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综合物流园建设、智慧口岸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以建设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涪陵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推动两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共谋发展。

据了解,目前泸州市已初步建成以泸州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四向六通道”开放通道格局。通过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功实现“中欧(成都)班列+泸州”铁水联运通道与“泸州+钦州+东南亚”“泸州+广州+香港”陆海联运通道的无缝对接,为西部地区与东盟紧密联系搭建了通畅便捷的物流大通道。“泸州—昆明”铁水联运通道服务功能正稳固提升,为云南、川西地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通道支撑。在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建设中,正持续培育“五定”外贸直航班轮,并通过加快发展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江海联运等,使“泸州+上海(南京、武汉)+全球”物流服务通道得到进一步优化。

优质物流 提升产业优势

近日,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揭晓。其中,以四川省宏图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关键业务框架为核心,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多家科研机构参与完成的“工业供应链智能物流管理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四川省物流企业在该类奖项上零的突破。

据悉,为了夯实物流产业基础,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降本增效,泸州市建立了泸州市重大物流项目库,全力推动重大物流项目建设,2019年全市重点推动物流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136.8亿元。同时,积极组建物流产业联盟,充分发挥龙头骨干物流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做强做优,促进物流产业升级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4家,居全省第二;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中心)28个,其中建成运营15个、在建6个、规划7;县、乡、村三级配送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日趋完善。计划到2030年,泸州市将建成县级物流中心7个,街道、乡镇配送站320个,社区、村取送点16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