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生态种养 三个效益全有了
发布时间:2017/7/31 10:16: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范莉

 

 

 

稻渔生态种养 三个效益全有了

本报记者 左杉

技术点击
在传统稻田养鱼和稻田标准化建设基础上,我省建立现代稻渔生态种养模式,集成现代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及鱼养殖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构建稻蟹种养立体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保障河鱼健康养殖与水稻高效栽培,最大限度地发挥稻鱼种养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良好生态、社会效益。该模式,水稻品种宜选用株型紧凑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的中晚熟稻为好。水产宜选用选择形体较小,能适应稻田浅水环境的品种。

市场把脉
近年来,我省稻渔种养面积逐步增长。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利于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生产出的“稻田生态大米”深受市场欢迎,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从试种养的效果来看,通过使用该模式,鱼亩产量 80-130公斤,水稻亩产510-690公斤,每亩稻田产值 3800-6500元,利润800-3600元。

专家名片
周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农业部“稻渔”耦合公益性科研专项专家组成员、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推广体系专家组成员。联系电话:028-87955015。

“稻渔综合种养是我国在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但是,过去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之间矛盾突出,养鱼稻田中的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水稻水肥管理技术、水产品养殖规格与产量、品质提高技术等问题,成为制约稻鱼种养生产的技术瓶颈。”7月26日,省农科院水产所专家周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各地从2012年起,探索出一大批以水稻生产为中心,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百公顷甚至千公顷连片的稻渔综合种养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形成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

品种选择是首要

实施“稻渔生态种养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方面,宜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病性强、抗倒性较好、品质优、成穗率高、熟期较水产品种最佳收获期稍后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的生育期中晚熟稻为好。”周剑说,水稻品种推荐:旌优127、川优8377、德香4103、川优6203、泸优198、德优4727、宜香优2115等。
“在水产品种方面,有五种类型可以选择:第一,选择形体较小,能适应稻田的浅水环境的品种,较大型的鱼类主要以一龄鱼为主。第二,能够适应较大温度变化、能较好适应低溶氧的品种;第三,选择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中下层栖息性的品种。第四,食性上以草食性、杂食性的水产动物为主。第五,经济价值高、产业化发展前景好的品种,如鳖、小龙虾、河蟹、泥鳅等。”周剑说,水产品种推荐:克氏原鳌虾(小龙虾)、松浦镜鲤(裸斑)、泥鳅、中科三号异育银鲫、黄颡鱼、中华鳖、中华绒螯蟹(大闸蟹)、黄斑蛙(青蛙)等。


田间管理用“五步法”
“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技术不同,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经济效果,农户在使用稻渔生态种养技术过程中,也有五个必要的步骤需要注意”周剑介绍说。
第一,田间工程改造。(沟、溜)占用稻田面积的8-10%,开挖鱼沟、鱼凼,加宽加固田埂。
第二,育秧准备。选择分蘖力强、抗倒伏、耐肥、株型紧凑、抗病虫害等的优良水稻品种。
第三,秧苗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0.8-1.0万丛。
第四,鱼苗放养。选择大规格、体质健壮的鱼苗进行放养。
第五,田间管理。注意日常巡田,做好防病虫害防逃工作。


注意封口防止鱼逃
“除了田间管理之外,还有一些稻田细节处理,也可以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周剑介绍。
首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牌的农药;其次,要防止鱼逃。养虾稻田的进、排水口要设防逃设施,进水口用20—40目的网片过滤进水,排水口也要用密网围住,以防止鱼逐水流而外逃平时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封闭网片或石棉瓦有无漏洞(老鼠可咬破网片),防止逃鱼。第三,鸟害防治。鱼苗下田前,做好鸟害防御设施。
最后,田间施肥与晒田:以使用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每亩尿素25公斤左右,施放时注意不要撒到沟坑内,高温期间应减少或停喂饵料,观察鱼是否缺氧,如有异常应加注新水,加深水位。

更多技术要点点击:稻田养田技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