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客盈门 雨城农户日子美
发布时间:2015/2/28 9:18: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小米
fiogf49gjkf0d

安居又乐业,汤颈松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灾后重建感谢共产党,新居落成不忘政府恩”;“勤劳致富生活美,政策惠民日子甜”;“两次重建全靠党的领导,今非昔比切记政府关怀”……

  2月26日,大年初八,记者走进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的灾后重建聚居点——东风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家家户户门上那一副副充满感恩之情的对联;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宽敞的马路直通房前大门,恰似一幅生态田园山水画。

  新家过新年党的恩情永铭记

  龙泉村村民汤颈松的新家是一栋约3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房,走进去一看,房屋宽敞明亮,装修简洁,彩电、冰箱、沙发、茶几等家具家电是应有尽有。

  “我们村在‘5·12’地震和‘4·20’地震中两次受灾,全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才重建得这么好。”龙泉村村民汤颈松说,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份恩情,不断奋进。

  “修新房花了大约30万元,其中政府补贴约4万元,目前只装修了一楼,花了6万元。先住进来,等存点钱再把二楼也装好。”汤颈松告诉记者,他们是东风新村最早一批搬进新家的,去年4月18日就入住了。一家人对新家最满意的,是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和较好的房屋质量。“你看我们房前屋后,都有水泥路不说,家家门口还有微田园。新村旁边还建了个现代农业公园,简直太巴适了!”汤颈松笑着说。

  汤颈松一家对房屋质量的认可,源于雨城区在农房灾后重建中推行的村民自建委监督制度:从选址、规划、设计到修建的各个环节,都有村民自建委全程监督,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直接和政府及施工方沟通解决,最大限度保障了村民在重建过程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雨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村建好后,目前正引导村民自建委向村民自管委转变,让村民在物业、产业等方面逐步实现自治。

  新村建好后,重建户初步实现了“安居”,但是如何解决“乐业”,是村民实现小康、走向幸福生活的关键。雨城区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开年宾客至农旅融合奔小康

  26日上午十点半,汤颈松的母亲杨世会、妻子杨桂云开始在厨房里煮香肠腊肉,油炸全鱼,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大年初八,是开年第一天做生意。刚刚接到电话,有8个成都的客人要来吃午饭,必须把味道整巴适。”杨桂云笑着说,搬进新村后,一家人就地开起了农家乐,取名“映山红红色农庄”,这是因为整个村子都在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家里的装修也主要突出了红色文化的特色。

  “到我们这儿旅游,不但空气好能‘洗肺’,还可以体验采茶、摘猕猴桃等乐趣,棋牌、住宿也没问题。”说起自家的农家乐,汤颈松颇有几分自豪,“就拿吃饭来说,一桌菜两三百元,蔬菜和猪肉都是我们家里自己种、自己养的,保证生态健康。”

  对现在的生活,汤颈松很满意。他说,开起农家乐后,原本分散在甘孜、广州等地打工的一家人终于能聚在一起,家庭主要收入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开农家乐、卖茶叶、卖猕猴桃等。谈笑间,他拉着记者走到紧挨新村的茶园,开始给即将开采的春茶打起广告:“春节期间我都来看过几次了,估计还有3天就可以开采。”汤颈松说,现在采出来的是最好的春芽,一斤鲜叶能卖六七十元。预计他家的两亩茶叶光卖春茶就能收入一万多元。家里还有两亩猕猴桃,一年也能收入个一两万元。加上农家乐的收入,算下来并不比外出打工差。

  “刚刚有成都的4个客人打电话预定了我家两间房。他们夏天要来住3个月,每个人连吃带住1800元一个月。”到汤家来串门的龙泉村村民周照明,喜滋滋地告诉了记者一个好消息,同时不忘提醒汤颈松,“你还是想办法把楼上也装修了吧,免得到夏天游客多了时干瞪眼。”

  本报记者 杨红 廖晶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