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临江寺
发布时间:2010/11/9 15:41:00  来源:    编辑:

  “临江寺”位于苍溪县城以南1公里的嘉陵江南岸,因紧靠临江渡故名。早在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诗人杜甫送客至此,就写下《送客至苍溪放船归阆》不朽的诗篇。当地人民即建送客亭和放船石刻,永志纪念。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怀旧诗中倾述“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念念深情。

    临江渡建寺,据史可考不晚于明成化年间。时任四川督学的吴智,在《舟泊苍溪题》中,便有“居民依麓茅为舍,右寺栖岩石作床”的诗句。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苍溪旧城不固,县令余大鹏在临江渡山岩取石筑城,即审势度形,凿洞祀佛,临江寺主体——慈云阁上下两洞,规模因此初具。同治十年(1871年)县令蔡懋康,大修河堤,又于临江渡山岩大量取石,祥为规划,兼顾建寺,凿成不少石洞、长廊、禅房。又石雕、泥塑神像数十尊,巧夺天工。此后逐步添置木构亭、台、楼、榭,并与原有放船台、送客亭融为一体,遂成为较有规模的临江寺。1935年3月8日,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长征万里,曾在此架设浮桥,飞渡天堑,令千秋古渡生辉增彩。198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联:“策杖临风诗圣凭栏曾送客,挥戈抗日红军飞渡此长征”。浓缩了临江寺古渡文明的悠久历史。

    入山门向右循石级扶栏而上,有八仙洞。寺正中底层为石凿韦驮殿,宽1.6米,高2.5米,门上石匾有书法家宋灏书写的“嘉陵第一楼”。殿内正中有石雕韦驮注目肃立。韦驮殿外左右两侧石壁刻有知县蔡懋康书“神仙洞府”4字,字径1.5米。殿对面原建有古戏楼一座,殿与戏楼间的院坝中植奇花异草,戏楼两侧石栏围绕,栏外古木参天,寺西头为“波光竹影轩”,古朴雅致。轩前翠竹葱茂,轩下江水徐 流。月明之夜,微风吹拂,竹影移动,波光鳞鳞,为苍溪县城周围八景之一的“临江夜月”。波光竹影轩右侧向上登数十级,入“别有洞天”石拱门,再上有“大观亭”。额题“江山一览”。亭分上下两层。登亭四望,远山近水,城廓田舍,尽收眼底。下亭东折,为全寺主体结构中房,有灵官殿;出园门向东绕石廊通西禅房、 三官殿。三官殿中塑神像,殿内石隙,有涓涓细流,终年不涸。过三官殿以东直通正中的“慈云阁”,内塑观音坐像。殿连东禅房,为游人品茗之所。再东为居室和炊事所在。

     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1日省人民政府将“临江寺”批准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