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区:栽秧正当时,春灌不“断尾”
发布时间:2022/5/31 10:07: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傅晓蕾

拜水问”   都江堰灌区春灌进度超七成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小满栽秧正当时。装上秧盘,启动插秧机,几个来回间,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湿润的秧田。525日傍晚,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清福村,业主曾大江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插秧工作:就等晚上来水了。

  作为我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支撑着天府之国的底气。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计划栽插水稻2817.14万亩,仅都江堰灌区便要完成590.5万亩水稻栽插用水保障。

  当前,都江堰灌区春耕生产已进入高峰期,栽插进度如何?春灌用水是否充足?记者深入灌区生产一线,一路拜水问

 

统筹调度  春灌不再断尾

 

  人民渠不断流了。今年栽秧,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印盒村的农户们十分惊喜。

  印盒村主要在人民渠六期干渠宝文支渠取水,然而受取水口高程限制,干渠水位要达到1米以上时才能保证支渠的水源供应。于是以前每年春灌用水高峰期,支渠断流成为常态,通常要在6月初才开始栽秧。今年人民渠六期干渠水源充足,截至今天印盒村已经栽秧680亩,完成了97%这是都发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相关负责人525日告诉记者的数据。

  那么水从何来?沿着灌区渠道上溯,最终将回到同一个出发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整个放射形灌区的起点,这里就像是总开关,调控着都江堰灌区引入的岷江主水源。

  把好这个总开关便成为保春灌、稳粮仓的关键。为此,都发中心及时成立了都江堰灌区春灌用水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性地对供水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根据岷江上游来水情况,都发中心提前对年内灌区用水进行统筹调度,并于3月初印发《都江堰灌区2022年度供水计划》。

  《计划》显示,都江堰灌区今年将向灌区内的40个县(市、区)提供总计约77.5亿立方米的水量。

  在过去的水源调配上,尾水区往往是吃亏的。以德阳市中江县为例,中江位于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尾水段,过去每到春灌用水高峰期,下游片区只能被迫断流等水。今年都发中心创新机制,与中江县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关于中江县提前关秧门稳粮增收的联合保障方案》,有效解决了春灌期间上下游联动不足的问题。都发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供水科副科长王开锋告诉记者,截至25日,中江已完成泡田80%、栽秧60%,较去年同期提高30多个百分点。

 

节水种植  多地早关秧门

 

  在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一亩水稻的耗水量从原来的600方下降到了现在的200多方。记者在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看到,周边农户传统栽插的秧苗已经要到及膝的高度,而胡郊文的自勤农机合作社近4000亩水稻才刚将最后一批种子播进土里。

  水稻旱直播一是减少了泡田育秧等环节的耗水,同时在生长周期上错开了传统栽插的用水高峰期。都发中心东风渠管理处天府水利管理站站长吴刚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同样是为了节水,成都市温江区正在进行另一种探索。“1100多亩稻田,一棵秧子都不需要自己育。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万春镇和林村党委书记黄秀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据介绍,这里的秧苗都来自临近的一家育秧工厂。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有利于减少多通道长距离供水导致耗水量和输水损失,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率。都发中心东风渠管理处温江站站长张力告诉记者,该工厂一年可育6000亩秧苗,可以覆盖整个温江的栽种需求,大大节省了春灌用水。

  我们在集中用水期加大水量组织,科学配置农业生产用水,采取历年行之有效的错峰、轮灌、突灌等措施,渠系上下游坚持交接水制度。记者从都发中心获悉,截至525日,都江堰灌区已完成栽秧泡田488.35万亩,达到计划的82.7%;完成栽秧437.95万亩,达到计划的74.2%;多地栽插进度较往年提早3~6天,有望实现早关秧门,提质增产。

  目前,都江堰灌区蓄水量约11.6亿立方米,较常年总体偏好,正全力向丘陵灌区补蓄,春耕春灌仍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