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专访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勇
2019年9月26日,杨明勇(左二)安排农博会布展工作。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刘佳
当前,攀枝花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向着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努力奋进。围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目标,攀枝花在产业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近日,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对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勇进行了专访。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物质基础
“我们攀枝花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杨明勇表示,攀枝花光照强、温度高、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雨集中,具有“南方热量,北方光照”的优越气候条件,这些都是省内其他兄弟市州无法比拟的,具有独一性。
杨明勇介绍道,在产业振兴方面,攀枝花围绕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结合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推动粮、果、菜、畜、烟、桑、花等攀枝花7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的“7 + 3”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9.4亿元,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0.5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0元。目前,全市正按照市委“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用工业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园区体系,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要建设11个市、县(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辐射基地面积20.2万亩,建成后预计园区总产值将达到50亿元左右。同时,积极做好国家现代农业(芒果)产业园申报工作,高水平实施芒果、蔬菜等重点产业“三化”基地改造,高标准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把攀枝花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第二个优势是科技支撑。多年来,攀枝花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市院、市校合作机制,在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晚熟芒果生产技术、冬春枇杷生产技术、设施蔬菜种植水平等方面都在全省甚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个优势是较为充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攀枝花由于农业生产效益好,外出务工的农民非常少,是全国为数不多农业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吸引周边如凉山州、云南丽江、云南昭通等地上万外来务工人员常年在攀从事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杨明勇特别提到,攀枝花围绕“让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这一目标,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三年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76人。在回引吸引优秀农民工方面,出台“抓实农民工回引吸引十条措施”,实施农民工党建“百千万”工程(到2021年,全市从农民工中选育100名村(社区)书记、发展 1000 名党员、联系10000名优秀农民工)等。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需求
杨明勇告诉记者,着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是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需要,因此,攀枝花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为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攀枝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了《攀枝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到 5170 万中央及省级资金,牵头生态环保、城管等部门,每月到县(区)乡镇项目点进村入户开展督促指导服务,分类推广差异化厕污共治模式,结合厕所粪污整治增加投入,并结合2019 年创建 1 个乡村振兴先进县、2个先进乡镇和13个示范村,结合建设 130 个省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统筹推进了全市24099户农村户厕改造(其中省级民生工程10023户)、241个村的垃圾治理、116个村的生活污水整治。
目前,全市30个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已进入收尾阶段,10023户厕所民生工程已全开工,完工9000余户,完工率超过90%,预计12月初全面完工。在垃圾整治行动上,启动了48个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推行了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以畜禽粪污治理为重点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打造了米易县草场乡龙华村厕所改造、垭口镇垭口村厕所粪污治理和乡村风貌打造、仁和区大龙潭乡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田镇农村生活污水进管网等农村环境整治的典型示范点,各县(区)同步将村庄清洁行动列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开展了“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
同时,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省级申报建设 130 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其中市级考核目标 20 个,全面启动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10个省级考核内容的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各县(区)已启动自查验收,力争12月上旬完成建设并接受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