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技术铸品牌 牛滩生姜“牛”起来
发布时间:2019/6/20 11:30:0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傅晓蕾

 

重技术铸品牌 他让牛滩生姜起来

 曾佐然

 

名片

  周兴海,泸县牛滩金山寺生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泸县牛滩生姜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泸县牛滩镇新林村党总支书记。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心语

  流转更多土地,增加更多的示范基地,让种植户获得更大的利益。

 

种植有机姜

打造样板基地

  近日,在泸县牛滩镇的一处土地上,姜农们身穿印着牛滩生姜T恤衫,正快乐地忙碌着。

  我在这里务工,60块钱一天。中午要吃一顿。每天早上车子来接,晚上车子送回家。泸县牛滩镇新林村村民王升平说,她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生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给专业合作社打工,除了土地流转费外,还有务工收入。

  不打药,不施化学肥料,保证有机品质。种出来的生姜专合社负责回收。新林村的刘小刚去年种了8亩生姜,卖了近20万,今年准备扩大规模种12亩左右。同时,他还被专业合作社聘为技术员。

  这块地是我们专合社有机标准种植的基地,通过有机种植基地的运作,可以给我们全村的种植户提供很好的样板。让他们参照这种模式操作,预计这块土地今年的产值基本能够达到100万元。周兴海介绍说。

 

严把技术关

拓宽销售渠道

  去年,在泸县的市场上,一般生姜每斤只卖3—5元,而牛滩生姜却以每斤16元的价格俏销到成都、重庆。周兴海说,但在几年前,却不是这个样子。

  2010年,周兴海返乡担任新林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牛滩生姜品质优良,具有色鲜姜嫩、纤维少、品质佳等特点。然而由于过去设施、种植技术落后,村民们的生姜产量低,价格也不高。周兴海告诉笔者,主要是没有规模,遇到商贩杀价,经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减产减收的问题。

  2011年,周兴海带头组建了泸县牛滩金山寺生姜专业合作社和泸县牛滩生姜专业技术协会,实行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模式,生姜种植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负责把关,合作社十分注重对生姜进行品牌打造。2015年,牛滩生姜通过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2016年,周兴海与人合著的论文《泸县牛滩生姜有机栽培技术规程》在国家级期刊《农业科技通讯》发表。2017年,牛滩生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命名,知名度越来越高。

 

合作社统管

姜农增产增收

  合作社统管后,姜农才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种植生姜才成为大家的致富产业。生姜专业合作社包销售,如果市场上卖3元多一斤,专业合作社收购价则是6元一斤,一斤比市场高两三块钱。村民孙辉权说,去年他种了2亩生姜,产量7000斤,卖4万多元。

  我们将加大生姜发展生产投入,借助牛滩生姜国家有机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应,依托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生姜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壮大农村产业经济。周兴海说。

  今年,牛滩生姜专合社种植生姜500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亩。500亩生姜按亩产3000斤、去年售价16/斤计算,专业合作社可实现产值2400万元、增收160万元。农户种植的1000亩按亩产3000斤、收购价6元计算,可实现产值1800万元,比农户自己在市场上出售可增加收入7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