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发展更笃实,我的工作才算及格”
吴平
名片
罗军,广元市昭化区林业和园林局产业办干部,柏林沟镇马蹄滩村第一书记,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心语
思想解放,这是乡村振兴最能够信赖和依靠的力量,也是最长久的力量。等我离开村子后,村民们发展的脚步更笃实,我的工作才能算及格。
5月16日,罗军陪同昭化区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核实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当中的图斑面积。一些车子到不了的农户家里,只有步行前去,罗军走得气喘吁吁。
罗军已当了4年的第一书记,他有三件宝:摩托车、黑色皮包里的钳刀和民情日记本。最早通村路还有几公里烂泥路的时候,摩托车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钳刀用来示范核桃等果树的修枝技术,日记本随时记录村民所需和扶贫心得。最近他想得最多的是,在他离开村子后,发展还能否有后劲、有保障、有领头羊。产业政策覆盖不全因地制宜填空补漏
罗军 1991 年参军入伍,5年后返乡,辗转担任多个乡镇的林业站站长,2009 年入职区林业局。但初到马蹄滩村时,这里的贫穷还是让他措手不及。
“昭化区的林下中药材发展很好,茯苓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桃产业也处在有名的朝天区核桃的辐射带动范围,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以及木本油料作物毛叶山桐子都发展不错。”罗军说,但全区林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一些产业补贴扶持政策没有能够延伸到偏远地区,资金覆盖不全。
马蹄滩村位于昭化区与苍溪县的交界地带,从昭化城区开车还要3个多小时,是该区6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村民认为发展产业应该是政府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还有个别村民也试着小规模种植特色果蔬,但技术不过关,都失败了。
因地制宜是首要原则,罗军说,该区的地标产品茯苓更适合于偏酸土壤,在马蹄滩村就没办法较好地生长。多方考察比对之后,他确立了“山上种植、山下养殖”的基本思路。
当地以后更大的潜力在于林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另外,散居村民多是单家独院,以“托管”“寄养”等方式发展小规模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消纳粪污,散养畜禽也受消费者欢迎。
2018年,马蹄滩村脱贫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约1.5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从输血到造血村组有了自我发展能力
如何让马蹄滩村有自己的核心力量和动力机制,以后不管驻村干部、村干部怎么调整,都不影响已经启动的发展脚步?罗军认为最重要是把发展机制捋顺。
通过整理村集体资产,他发现马蹄滩村的山林、小学校舍、石头资源等汇总起来,净资产也有400多万元,总资产更是达到 1300 多万元。为此,该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贫困户多分20%的标准,给村民分配股份。去年,林下种植的辣椒、包菜等丰收,集体经济收入 32000 多元,村民第一次领到几十元的分红。“分红不多,重要的是开了头。”罗军说。
此外,原先的贫困户成为了发展带头人。40多岁的冯宇传,一个孩子读初中、一个读大学,母亲身体不好,家庭因学、因病致贫。如今,冯宇传种起20多亩猕猴桃,养殖水产30多亩,还为村民辅导种植养殖技术,已被列为村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
除了冯宇传,看到家乡新村聚居点建起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些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也开始回乡创业。
“以前村民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生活、生产顾头不顾尾;通过到外面参观,参加夜校和坝坝会学习政策、技术,村民的心思活了,眼界宽了,办法有了。思想解放,这是乡村振兴最能够信赖和依靠的力量,也是最长久的力量。”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