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拉开全国农村改革序幕。作为农业大省,40年来四川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在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等10个方面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继续将农村改革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下深水、闯险滩,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全省“三农”事业再上新台阶。
试点探索 务实“三农”发展基石
40年前,广汉金鱼公社和安徽小岗村几乎同时搞“包干”,社员们从自家田埂上看到了收获的希望,随后的包产到组、到户更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省委明确提出生产队可以组织作业组,实行定额管理,建立“五定”生产责任制;1984年3月,全省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到99.5%,基本上全面实行了包干到户;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我省也相应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到1984年底,全省撤社建乡工作基本完成。
除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年来我省始终走在全国农村改革前列,试点、探索、建立了多个适宜时代的“三农”体制机制。
农产品流通关系国计民生。1978年前,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由国有单位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后,省委、省政府逐渐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通过开辟、发展多种流通渠道,打破了过去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封闭式统购包销的局面;改革购销制度,1985年取消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改革价格机制,在经历了粮食收购“双轨制”,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等历史进程后。2004年起,我省全面放开收购和销售市场,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同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我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至2005年底,全省乡镇企业达144.91万个,实现总产值5663.14亿元,比1990年增长10.5倍。而今,随着企业改制、产业升级和治污力度加大,乡镇企业汇入了全省工业经济之中。积极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到2017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达2504.9万人,农民劳务收入达4144.2亿元。我省大力改革农村税费制度,2012底,我省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性乡村债务化解等工作稳步推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单家独户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弊病也开始显现。为此,我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到2017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已达8.9万个,成为农业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60家,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1364.05万户,带动面达65.5%。
新农村建设提升蜀乡农民幸福感
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特补乃乌村村民阿品日夫一家去年搬进了新居。新房子不仅有客厅、卧室、厨房、厕所,还专设了养殖圈舍。
特补乃乌村平均海拔2200米,2014年全村家庭年均收入不足5000元。2016年2月,该村正式启动实施“迁移扶贫、集中安置”住房建设项目,通过政府贴补和村民投工投劳、折算收入,协调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村里的186户村民全部于2017年迁入新居,其中包括54户建卡贫困户。
住房好坏,直接关乎农民幸福感。我省于2006年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2009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将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打造了“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各类特色鲜明的新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在新村建设中提倡建、改、保相结合,成都等地探索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村建设模式被大力推广。2016年,我省又启动了“四好村”建设和第三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各地积极推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
历经多年,我省已在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工作思路、建设风格等方面形成了较成熟经验,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5951个。
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山间,美丽的小洋楼鳞次栉比……近日,记者来到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新河社区,被这里美丽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
作为恩阳最偏远的一个乡镇,新河社区几年前还是贫困村。近年来,当地围绕“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互促共进”的原则,创新建立了“1融2带3一体”的党建扶贫机制,通过采取“强村+弱村”“富村+穷村”的模式,在新河社区等三个村建立联合党总支,协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截至去年底,三个村已建设莲藕基地近2000亩,果蔬产业基地逾1000亩,发展规模养殖场2个,带动30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促进周边群众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
量大、面广、程度深,四川农村贫困问题历来突出。1978年,全省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600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为39.9%。4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确立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连续7年大打扶贫攻坚战,印发10年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系列扶贫工程,将四大片区作为扶贫主战场。
2014年,我省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阶段,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狠下“绣花”功夫,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17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