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明
近日,巴中市政协相关委室和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主题,深入该市相关区县9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目前该市的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文化阵地及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二是基层文化人才及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三是基层文化服务及产业培育缺乏生机。想要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让基层文化建设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坚持文化建设与产业振兴相结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难以支撑,难以持续。实现文化建设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很有必要创新基层文化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条块结合、条块共管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模式,试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作为文化管家承包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理事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让文化与农业融合,吸引农民投身文化建设。可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植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活动,助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农特产品销售持续发展,吸引群众参与,实现增收富民。让文化与旅游融合,吸引游客参与文化建设。可重点抓好乡村文旅示范带建设,引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可持续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办节,凝聚人气、拉动消费、促进发展。让文化与商业融合,吸引企业支持文化建设,既汇聚企业商业人气,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坚持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一方面,积极促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的作用,办好“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加强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科技兴村政策法规和乡规民约的宣传讲习,让村(居)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另一方面,有效推进依法治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稳妥推进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不断健全地方文化法规体系,力求使基层文化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坚持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坚持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同建,按照“一馆一品”“一乡(镇)一特”的思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一批展示巴中文化形象、传承巴人精神、具有巴山情怀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大力开展地方戏曲进乡村进校园、优秀地方文艺作品巡演、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守法等活动,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推动基层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坚持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着力以文强人,引导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名人文化、励志文化,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指导建立村规民约,千方百计增强群众战胜贫困、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着力以文补短,帮助基层做实脱贫硬件。实施好文化精准扶贫项目,按照标准化、均等化要求,加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着力以文化愚,激励基层增强发展活力。发挥好贫困村文化室等基层文化扶贫项目作用,积极推动文化惠民专项行动,做到书报全民读、演出人人看、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持续增强基层脱贫奔康的生机与活力。着力以文兴旅,促进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文化产业支撑力。实施“文化+”工程,着力促进文化与旅游、商务、教育、体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以特色文化串联景点景区、特色文化小镇、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性和吸引力,为脱贫奔康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巴中市政协教科文卫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