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一清官张鹏翮
发布时间:2018/11/26 9:16: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朱梦蝶

曲旦

 

张鹏翮塑像。

张鹏翮家书 。

张鹏翮手迹。

  张鹏翮(1649年—1725年),字运青,号宽宇,祖籍四川遂宁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大樟树湾),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苏州知府、浙江巡抚、两江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著有《张文端公全集》,存诗600余首。

   如意而来天语重,长年黄阁又淹留。
   总因誓竭丹诚愿,不忍勾连绿野游。
   报国欣逢尧舜主,许身窃比稷夔俦。
   几回梦绕旂山月,衣紫犹疑在遂州。

  这首诗,是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张鹏翮76岁生日时写的七律《甲辰诞辰》。从诗的尾联看,张鹏翮是在抒发怀乡之情,而从整首诗看,却主要在明志:自己长时间任朝廷高官,总是由于发誓忠心赤胆报国,不愿独自享受清闲逸乐的生活;很高兴遇到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因而决心以古代后稷和夔这样的贤臣为模范,以报知遇之恩。

  这是张鹏翮为自己过的最后一个生日,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九日,张病逝于京城的住所,享年七十七岁,被加封太子少保,赐全葬,谥号文端。雍正皇帝两次下谕祭文,给予张鹏翮高度的评价。在第二次《谕祭文》里这样写道:张鹏翮立志保持品行端正,以坚守廉洁来要求自己。年轻时就登上清贵的官职,荐拔到宰相的高位。筹划疏浚黄河,修筑防洪堤,建立了使黄河澄清的业绩;主管官吏的选拔工作,一直表现出廉洁正直的品德。选进内阁,参与国家机密能尽心效劳。当官五十多年,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前后经历了二十多种职位,都能恪尽职守。

扛重任治黄河经历十载成专家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也因其常决口泛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治理黄河是历朝历代的一件大事。

  清朝康熙皇帝刚亲政时,就曾遇到一场大水,河道、运道均被冲坏。每年朝廷通过运河运送七省漕粮四百万石,到北京供应官兵俸饷。运道受阻,自然关系重大。他曾感慨:“我自从坐朝主持国政以来,就把平定三藩之乱、治理黄河的事务和从水路向京城运粮这三件大事刻在太和殿的柱子上,治河事务找不到能胜任的人主持,必然会耽误运粮的大事。”他先后选拔了靳辅、董安国、于成龙等人任河道总督,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黄河仍多次决口,水患严重。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康熙告诉大学士们:“治河工程的钱粮很不清楚,于成龙因病去世,江南江西总督张鹏翮的品德和气节都很好,就调他补上河道总督这个职位。”委任圣旨下达后,张鹏翮向康熙提出三条要求:撤回靳辅时协办河务的徐廷玺,令其任内钱粮交代清楚后回京;撤回于成龙时的河工效力人员,令其将所管工程和钱粮交代清楚;请敕令工部与河臣通力合作,不得任意阻挠河务。这三条奏章,康熙均一一支持,他昭告天下:凡借机勒索河工钱粮而营私舞弊者,斩!

  张鹏翮避开工部而直接从朝廷得到款项,便大刀阔斧地治起河来。到任后,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逢弯取直”“束水冲沙”“开浚海口”同时并举的治河方略,取得显著成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见黄河清水流畅,河道挖深通达,称赞道:“神奇啊!这是我二十年来唯一见到的情景哦!”

  此后,张鹏翮治理黄河、淮河近十年,使得“河道大治,下河连年大熟,从来未有也”。黄淮一带有民谣歌颂张鹏翮的治河功绩:“塘埂筑兮水不通,白驹开兮下河通;海不扬波兮水不涌,民乐其中兮安乐而岁丰!”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东抚赵世显接任河督。康熙所下圣旨中有“比年两河安宴,堤岸无虞,深为可嘉”之语肯定张鹏翮。在《御制〈淮黄告成诗〉赐臣张鹏翮》等诗中,就有“安澜宽旰食”“安澜天下知”的句子,诗中“安澜”,指黄河水波平静(也喻时事太平、祥和),由此看出君王因黄河得治而感到的宽慰,这宽慰中当然少不了张鹏翮的功劳。

  张鹏翮经过治河工作的长年历练,成了当之无愧的治河专家。他总结治河经验,写成24卷《治河全书》,是研究清代治河工程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今天的治河工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此书,并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第一廉吏

  张鹏翮志行修洁、秉持清廉,康熙帝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帝赞之“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芳竹帛,卓然一代完人”。

  张鹏翮自幼就立下崇高志向,要以历史上的清官廉臣为榜样,保持自身清廉,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读《陆宣公奏议》时,就曾感慨道:圣人的准则是相同的,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伊尹,廉洁守法,一点儿小便宜都不占;蜀国丞相孔明不追求名利,志趣高洁。他身体力行,终身只用一床茧被,吃饭时不用两道菜肴,房产只有御书楼(竹瓦房,位于遂宁小东街,民国时期因隔壁失火被烧毁)几间,薄田几亩。张鹏翮死的时候,他大儿子看到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不知所措,后雍正皇帝赐白银一千两,才办了丧事,护送灵柩回老家。

   张鹏翮对自己这样严要求,也希望子孙保持清廉。康熙十四年(1675年)召对懋勤殿后,给子孙规定了“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个行辈字派,要求子孙依此字派起名字。雍正三年(1725年),他在口述《遂宁张氏家乘序》中明确规定张氏后人,要“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人,为士者诗书、为农者勤俭,使称为清白吏子孙”。他在《家规》中强调:举监生员,不得出入公门,有玷行止;任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这直接影响了张氏家风,从他儿子至玄孙,张懋龄、张勤望、张顾鉴、张问陶等,不光从政清廉,而且诗文有雅集。

  张鹏翮以清廉勤俭要求自己和家人,在履职行政时也如此影响着社会。

  据《杭州府志》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张鹏翮以佥部御史巡抚浙江,不准各官私下拜访,拒绝所有赠礼,革除一切不好的规定,作风慎重严肃、一丝不苟,事情无论大小,都秉公执法,亲自审理判断,决定宽严,确实合情合理的,就坚持执行。他曾经在万松岭建书院,由国库给学生提供很丰厚的生活物质保障,自己却吃着菜汤。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浙江吏治颓废,地方官吏敲诈勒索、贪污盛行,盐政、漕运弊端丛生。加之地处近海,风、雨、旱灾连年发生,民不聊生,钱粮积欠。张鹏翮“清漕弊,核盐课”,剔除漕运积弊二十四款、盐政陋规四条、错误命案五起。这些措施惠及百姓,稳定了社会秩序。

  康熙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694年—1695年)张鹏翮任江南学政时,禁绝徇私舞弊,不收受礼物,不准无故征收费用,端正严肃考试风气,制订《学政条例》,引导读书人修养高尚的人格,对纯正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粮食和银两。康熙帝命张鹏翮等前往陕西查处此案。因此案历年太久,各级官员多已更换,查办非常艰难。次年再命张鹏翮等前往详审,张鹏翮秉公执法,不受贿赂,辨明诬枉,严惩贪吏,督抚以下有违法的都按律治罪。康熙帝对此很赏识,对大学士们说:“张鹏翮往陕西,我留心察访,他真做到了什么小东西都没收取。天下官吏,没有哪一个能比他更清廉了。”

这就是张鹏翮,一位善治河的天下第一廉吏。

配图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