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 百姓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19 10:34: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朱梦蝶

 ——从《向往》里读到的民生情怀
□周保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向往》是资深新闻记者刘裕国长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民生手记。在书中,罗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令人振奋,尤为让我感动的是,党委政府的民生接力、新闻记者的民生手记、文学作家的民生情怀、普通群众的勤劳奋斗。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向往》里读到的民生情怀。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向往》展现的,是罗江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民生接力。

  读《向往》这本书,从82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罗江历届党委、政府带领25万罗江人民走出的一条追求幸福、民生接力的奋斗之路。

  正如书中序言所述: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幸福?无数人有无数的答案。罗江复县以来,历届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从罗江的县情来说,发展工业的底子和基础薄弱,各种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为提升罗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当地党委、政府反复研究,决定从罗江实际出发,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

  2010年1月,中共罗江县委、罗江县人民政府发出《罗江县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县”,并明确了实施路径和方法,把幸福家园的具体内涵浓缩为“出如画、入有余、大和谐、同快乐”12个字。“幸福家园”建设立足罗江全域,重点在乡村,总体定位是以生态良好为基础、以生产发展为根本、以生活富裕为目标。这个通知,成为罗江建设幸福家园,发展乡村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了执政者的共同努力和追求,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励精图治,出台关怀民生类文件200余个,为幸福路上不懈奋斗的罗江儿女保驾添翼。2017年底,罗江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0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0元,同比增长8.3%。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罗江区委正带领25万罗江人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穷乡僻壤也能建起幸福家园”,《向往》是25万罗江人民勤劳奋斗的幸福诗篇。

  在罗江这片土地,25万罗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向往》一书所写的时间跨度,大多发生在改革开放40年期间,更多的是发生在罗江复县以后,发生在罗江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10年间。这十年,罗江人民建成各类专合社100多个、大型新农村安置点5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党委政府着力以乡促城、以工促农、以农促游、以游促收,实施“产村相融”战略,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

  在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罗江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能手,“土专家”“劳模”成为“香馍馍”。

  种粮大户罗中海 “每次看到村里多一块撂荒地,心里就不好受,绕着土地背着手转圈,嘴里牙疼般发出‘啧啧’的声响”,从2003年承包40亩地到2013年承包1500亩,收获了沉甸甸的梦想的果实。三麻子花椒专合社的理事长杨洪军,最早在建筑工地打工,从一个图纸都看不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一个小包工头。看准了青花椒种植后,为了清理荒山,“后背皮肤烂了一层,又长出新皮来”。1500亩青花椒种下去后,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把市面上关于青花椒管理养护的书,全买回了家。2012年种下苗子,2014年1500亩青花椒产量达到10万公斤,这一年的年收入接近100万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揭示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罗中海、杨洪军就是为幸福奋斗的典型。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在刘裕国的笔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浸透的是罗江人民风雨兼程的辛勤汗水,记录的是罗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