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建设服务型乡村的初步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25 11:19: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朱梦蝶

蔡尚伟 马成益

  四川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围绕“五个振兴”对四川的乡村振兴做出了具体要求,提出要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而探索、建设服务型乡村就是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着力点,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注入新的动力。服务型乡村,就是要以清新空气、优质食材、特色美食、乡村美景、别样的文化服务于长居城市的人们,满足他们返璞归真、记住乡愁、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服务于本地居民,满足他们追求生活富裕,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的需求。建设服务型乡村,应当做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认清乡村振兴中的真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继续发展,乡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口外流。乡村人口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乡村最基本的人口构成,整个乡村呈现出“空心化”现象。缺少“人气”这是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一个真问题。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关系着全民吃饭的问题。但是,农业本身的局限性难以避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投入高,农产品承受的市场风险高,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等。这些综合性的不利因素造成了农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难以获得质的提升,这是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又一个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较少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是却付出了一定的生态代价。农业面源污染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第三个真问题。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乡村难以留住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而影响了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中,各类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必须要面对的第四个真问题。

挖掘乡村自身的真价值

  乡村振兴不是指的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乡村,而是在尊重乡村固有基础上,使得传统的乡村价值得到最大化提升。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尽管乡村存在着以上四个方面的真问题,但是,乡村自身所拥有的真价值不容忽视,值得挖掘,这些价值是乡村实现振兴的有利条件。从“实”的方面来看:乡村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乡村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生活,符合人类贴近自然的本性;乡村固有的村落与形态、田园景观等充满了吸引力,也是近几年来特色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兴起的重要载体。从“虚”的方面来看:乡村所孕育出来的农耕制度、生活习俗、节日、乡风等对我们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资源价值。

提出建设服务型乡村的真措施

  综合乡村振兴中乡村存在的真问题以及乡村所拥有的价值后,探索、建设服务型乡村变得迫切起来。而建设服务型乡村,要有以下几个真措施。

  第一,加大乡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服务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每一个居民的生活。作为一种公共性产品,大到村镇卫生院、农村义务教育条件、河道治理、电网建设,小到公共厕所的建设等,都需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加大对上述设施建设不足或缺失地区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好不好,农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积极开展走访调研,真实掌握每一镇每一村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资金,让这些资金真正 “活”起来,为乡村老百姓办实事。

  第二,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资本投入力度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旅游业态之一。乡村旅游满足了多数人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初心”,对城镇居民有着较强吸引力。同时,乡村旅游可以弱化农民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弥补农业的先天性不足,成为农民创收的新路径。四川作为我国旅游大省,乡村风貌有着典型的蜀地特色,乡村文化中包含着浓郁的风土人情。要继续发挥四川作为旅游省的优势,着力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力,加大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修建休闲场所,增加旅游项目,通过各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乡村自身的服务功能。

  第三,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目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央和地方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宜居的重要体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并不是对乡村进行“城市化”处理。要坚守“保护乡情美景,注重乡土味道,强化乡村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与民族特征”的原则。盆地内地形平坦地区可以通过“整村”运动(小村并大村、散村集中化)实现集中居住,实现农民生活社区化。但是,也要看到盆地内有些地区地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在这些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保持原有生态风貌,进行“小病小治”,即对每个村落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缮、改造,达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保意识有所提高即可。在整个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要重点开展好“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的运送、处置工作。

  第四,开展乡村文艺复兴运动

  文化振兴中,能够保留地域文化差异,形成一个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是非常可贵的做法。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要借助文化振兴的良好契机,挖掘整理乡村文化,对部分濒临消失的文化要及时抢救。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新乡贤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挖掘、整理、传播工作。在此基础上,引入外界文艺创作者进入乡村,鼓励其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创作,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通过乡村文艺复兴,能够使乡村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游客更为深入了解乡村的一个窗口,让乡村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自身精神风貌的建设。

  第五,开展城乡结对行动

  2017年,四川省启动“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这无疑是党建工作取得的喜人成果。在建设服务型乡村的过程中,要以党建的城乡结对为引领,积极将城乡结对的模式扩展到乡村建设的其他方面。通过城乡教育、医疗结对共建,积极将乡村的发展与城市联动起来,让城市赋能。可以开展城市家庭与乡村家庭的结对互助活动,让农村家庭服务于城市家庭对田园生活的需求,让城市家庭增加对农村家庭的帮扶。

(作者蔡尚伟系四川大学 “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马成益系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