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 创新求变 绘就脱贫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8/10/16 11:02: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朱梦蝶

山峰

柑橘园区

研经镇王家沟村基础设施建设新貌。

  井研是典型的丘陵老旱区。宋代诗人陆游曾用“地瘦竹无叶,风乾茅有声”来描述井研的贫瘠。在这有着42万人口、8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近年来,在井研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井研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聚焦精准、精确,做到“扶真贫、真扶贫”。2017年底,井研县已脱贫人口达到5234户1448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4%。

园区带动多元增收 产业助力脱贫奔康

  在乐山,井研的柑橘家喻户晓;在井研,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同样家喻户晓,其建成的果园面积5.2万亩,果园分布在3个县区11个乡镇的43个村,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

  2013年起,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引入“分包”概念,推行“大园区+小农场”模式,即由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建园,再面向社会招商,引入农场主分包果园,开展从种植、管护,到包装、销售的统一服务。如今,在这个大园区里,136位农场主各自耕耘着自己的一方橘园。

  “亩产量达6000斤左右,亩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井研县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敬超告诉笔者,最具优势的是,未来几十年,合作社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采用高接换新品种,始终占领品种、品质、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园区带动多元增收,产业助力脱贫奔康。近年来,井研按照“生态绿色、种养循环、农旅互动”的思路,以杂交柑橘为主产业,在研城镇、集益乡等周边9个乡镇43个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10万亩优质晚熟杂交柑橘,配套建设了果畜循环、农旅融合等特色园,打造了串珠成链的百里产业环线。截至2017年年底,井研百里产业环线已完成投资2.21亿元,累计流转土地6.9万亩,建成果园4.6万亩,完成产业大道环线建设120公里、园地机耕道650公里等基础及配套设施,产业环线初具规模。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3600万元,3800农民就近在园区务工增收4560万元,其中1580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实现户均增收3800元。

  不仅如此,井研还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在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内生动力上狠下功夫,深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增收脱贫工程,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增收致富,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效脱贫。目前,井研已扶持全县5120户贫困户发展柑橘、生猪、肉兔等特色产业,户均增收1300元以上。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井研脱贫攻坚进程和拉低脱贫攻坚成效的主要问题。

  2016年底,井研县审时度势,大胆提出“三年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一年完成”工作目标,通过精准规划项目、全力筹集资金、合力做实基础、严格实施程序、强化项目管理“五大抓手”,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大会战”。

  王家沟村,位于井研县研经镇南部,为省定贫困村。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优先建设基础设施,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实现了路网全硬化、水网全保障、电网全提升、网络全覆盖,改善条件吸引农业经营业主规模发展特色产业。

  现在的王家沟村已完善基础正引凤筑巢。截至目前,吸引了9家农业经营业主到王家沟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流转土地1280亩,发展澳虾养殖园150亩、生态垂钓园300亩、柑橘园680亩、凤凰李园150亩。同时,23户贫困户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自主发展柑橘、水产等特色产业50亩。通过争取县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村集体投资30万元入股专合社年分红2.4万元;投资70万元打造村集体柑橘园50亩、李子园30亩、澳虾养殖池20亩,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4.5万元。

  分全乡红庙村是“井研农民画第一村”,也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8月我第一次踏进村里,到处都是烂泥路,只有村委会到园区的道路硬化了。”市委讲师团派驻红庙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黄方文回忆道,“全村基础设置薄弱,发展条件差,脱贫任务重,要发展产业脱掉贫困帽子,首先就要改善基础实施条件。”

  依托分全水产园区,井研实行贫困村项目规划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对涉及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财政投资与经营业主共同投资建设的方式,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水产园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致富,全村土地流转2700亩,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80万元;通过产业扶持基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万元量化给75户贫困户并入股鱼邦水产养殖公司,户均增收1280元;120名村民在水产园区务工,户均增收1.8万元。

  如今的红庙村已蜕变为群众生活便捷、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 “幸福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出优美的曲线,沿途鱼塘成片、橘园飘香;四周屋舍整洁、环境优美,房前院后鲜花盛开。

创新求变集中帮扶“脱贫幸福村”里晒幸福

  10月9日,井研县周坡镇的“脱贫幸福村”里,暖阳洒在86岁的高滩高石村10组老人陈林身上,他脸上浓浓的笑意带给人温暖。“脱贫幸福村”并非一个行政村,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井研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家庭进行居家和集中救助帮扶的探索。

  笔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井研投入1750万元,在研城镇和周坡镇试点建设两个 “脱贫幸福村”,对全县摸底调查的500余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经征得特殊贫困老人家庭同意,再经由村、镇、县三级审核,目前,两个“脱贫幸福村”已有近百位老人入住。

  陈林告诉笔者,由于自己身体半失能,加之自己的儿子在广州打工无人照顾他,再加上日常用药,他常常入不敷出。住进“脱贫幸福村”后,陈林能保证儿子在外长期稳定打工,保证家庭稳定收入。82岁的王村镇红专村蔡焕艮也是一名半失能的老人,无人照顾的他选择了 “脱贫幸福村”。“住在这里很省心,医务人员对我们照顾得也很好。”蔡焕艮说。

  “建脱贫幸福村的目的是把原家庭的护理成员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发展产业,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脱贫幸福村”负责人李盛枢告诉笔者,“脱贫幸福村”只象征性地收取赡(扶)养人每月150元生活费,老人们入住不用再花一分钱。“贫困老人在这里是一个动态供养的过程,一旦老人家庭脱贫,就将搬离,让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住进来。”井研县民政局副局长吴凌说,按照规划,全县特殊贫困群体将在6年内完成脱贫,之后,“脱贫幸福村”将转型为社会养老机构,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脱贫幸福村”集中救助模式实施以来,入住对象及其家属满意,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了省、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一致肯定。此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已在沐川、峨边等区县推广,并探索了多元化的集中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