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庸兴
如今,各地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并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成效。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人们也不时听到“抱怨”的声音。“老师讲的时候已经听懂了,但老师一走,好些技术还是实施不了。”“按照老师说的做了,但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科技下乡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作。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知识,而是一种实用技术,操作性比较强,仅靠几天甚至一天的下乡培训,很多农民难以掌握操作技术。何况,由于部分农民文化水平、理解程度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田间地头的操作实践,农民群众很难掌握到农业技术的精髓,在实际操作时就容易走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培训的目的,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要使科技下乡真正取得实效,就需要努力克服“消化不良”现象。首先,科技下乡一定要精准。科技人员应常下乡、常指导,摸准农民的“口味”,把实用科技送到真正需要的农村去,这样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其次,科技下乡前要做充分准备。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多到村民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实地踩点,搞清楚下乡乡村的土壤、气候及群众的接受程度,多了解村民对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需求,做到“对症”培训,投农民所好,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在实际授课时,既要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示范,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再次,要多让村民“点题”,然后根据村民“点题”的内容,认真做好准备,面对面交流,现场解答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群众跟着学、照着办,切忌“千村一律”。最后,要进行跟踪回访。为民服务要永远在路上,科技下乡不能一下了之,要进行必要的跟踪回访,搞好“授”后服务,以促进群众对实用科学技术的掌握应用和巩固提高。
做好以上几点,科技下乡才有更有针对性、实用性,不会让农民群众“消化不良”,而是确保群众能尽快掌握培训的内容,顺利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