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烟雨 红豆古树更相思
发布时间:2018/8/20 9:32: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朱梦蝶

何文 文/图

  2018年夏天,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林学会在全国组织开展的 “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揭晓,有85棵古树获此殊荣。生长于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的红豆树榜上有名。

 “红豆树,属豆科、红豆属。因种子皮色鲜红而得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被子植物野生植物。”仅以植物学的角度,是无法将红豆树描述准确的。在中国,扎根在人的情感里的红豆树比植物学上的长势更加良好,也更为人们所熟知。

红豆树,相思谷的绿色地标

 与大多数人一样,读过不少写红豆的诗词,却没有见过红豆树真容。怀着好奇心,我决定去后盐村拜访红豆树。驾车出城向北沿雅(安)上(里)线行驶,进入峡谷后山风习习,暑气顿消。目之所及满山青翠,更添几丝清凉。

  在后盐村晏家山下,抬头便可看见漫山丛林中一棵大树鹤立鸡群般高高耸立,硕大的树冠如一顶撑开的绿色大伞。那就是著名的红豆树。

  沿石梯而上,二十分钟后抵达红豆树下。站在红豆树下方的山坡下,首先看到的不是树,而是满山坡的树根。

  红豆树生长于70度左右的陡山坡的一块大石头上。树根从石头上垂下,形似瀑布,又如一面树根组成的墙。到了地下,树根如虬龙出游,紧贴地面呈扇形蜿蜒。树根太粗大了,不像根,更像是一棵棵倒卧在地上的树木。粗壮的树根与树上的枝桠相呼应,也是由粗而细,分枝分丫,如果缀上树叶,便是一棵倒立的树。

  树龄已达两千多年的树爷爷,身材是如此高大雄伟:身高32米,胸围7.69米,需要几个成年人手拉着手才能将其围抱住。树身上长出的苔藓像绿色胡须,随风飘拂。虽已是两千岁的高龄,却没有半点老态,粗大的树干迸发出一股超乎寻常的强劲生命力。已是夏季,红豆树却刚开始换叶,嫩黄的颜色带着新生儿才有的气息。老树新叶形成强烈对比,红豆树在大自然的轮回中经过涅槃后又一次获得新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话用在红豆树上并不准确。被风摧折,是因为还不够强大!其它树全生长在红豆树巨大的树冠投影之外,在树下自然形成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圆形空地。四周那些杉树桦树等乔木,已长到脸盆粗数丈高,在别处称得上是大树了,但在这里只能算是小青年,规规矩矩地充当红豆树的侍卫。红豆树又像是一位强健的领袖,带领着周围的树木更加蓬勃地生长。

  红豆树在当地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神树。防护石栏,树根树干,甚至几米高的树枝,全层层叠叠地挂满祈福的红布。时间久远的,已褪色朽坏,题写的字已无法辨认。有些则刚挂上不久,字迹清晰。怀着好奇心,凑近读上面写的字,祈求全家平安的,生意兴隆的,学业有成的,不一而足。当然更少不了祈祷婚姻幸福,百年好合的。

  红豆树不仅是生长大地上的绿色地标。早已成长为村民们灵魂上的一棵长青不老的精神之树。

同心果,坚贞爱情的象征

  关于红豆树,有一个凄婉的传说。

  古时,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被强征从军远离家乡。妻子思夫心切,便爬到山顶盼望,以泪洗面。泪水流尽后,眼里流出血来。一颗颗带着强烈思念的血珠滴到脚下的土地上。妻子死后,她站过的地方,长出一种树,结出的果实,鲜红如凝结的血珠。斯人已殁,但相思不灭。人们便把这种树叫成相思树。

  成熟的红豆子,外形呈心形;质地坚硬,久蓄不蛀不腐;色艳如血,红得发亮且永不减褪,被大家亲切地叫做相思子。同时,还有一个更摄人心魄的名字:“情人的泪珠”。

  情人们以红豆寄托相思的传统由来已久。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南歌子》中写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诗中巧妙地借用红豆嵌入骨头做的骰子中作为点数这一形象,来表达相思入骨的深深情意。

  红豆树俨然已化身为爱情的象征,成为情侣崇拜的对像。来看红豆树的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情侣,专程来祈求爱情能获得圆满。还有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这里拍婚纱照。以红豆树为背景,留下爱情最美的影像,让红豆树见证爱情的甜蜜。

  在当地,保留着一个独特的风俗,结婚拜红豆树。一般是婚礼后三天内,小两口要到红豆树下,双双虔诚地并排跪下,对着大树作九个揖,磕九个头。带着新人来向大树报到,相当于拜见长辈。更主要是表明永结同心,祈求白头偕老,婚姻长长久久。

  住在红豆树下边村子里的马玉珍老人,已是八十六岁高龄。她说,嫁到这里已经六十多年了。红豆树是神树,能保婚姻美满。站在一旁的村民大声补充,整个相思谷,离婚的少得很。充满肯定的语气让人无法怀疑和反驳。

  情侣们来相思谷游玩,常会买红豆留作纪念。这又有严格讲究,不能说买,要用“请”。情侣红豆是成双成对“请”的,而且一定是要生长在一个豆荚里离得最近两颗。取一生一世互为依存,“生同裘,死同穴。”

  一根红线,牵一世姻缘。两颗红豆,证终生爱情。“同心果”是红豆的又一别称,用来形容坚贞的爱情更确切。

乡土红,永不褪色的思乡情

  相思谷沿途,有许多红砂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呈紫红。这种颜色也就成为相思谷的乡土色。红豆树上结出的红豆里也蕴含着红土的色彩。

  离家之后,故乡的泥土色也就成为思乡的颜色。2014年,央视《中国古树》第二季对雅安红豆树专题报道中,村民彭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准备外出时,在辞别家人之前都会来与红豆树告别。祭拜红豆树,祈求外出平安,父母安康。离家时会带上红豆树结的两颗红豆,这“是最能寄托乡愁的信物”。这个在异地过了五个春节的汉子,说到思乡心切时,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动情地讲起当时情形:“我就把随身带的红豆拿出来仔细地看,翻来覆去地看,眼泪就从眼里面不停地流出来了。”

  彭勇的感受,其实也是相思谷外出人员共同的感受。家里的亲人,家乡的山水与物产,永远是割舍不下的牵挂。无论离家有多久,有多远,家乡那棵红豆树,永远葳蕤地长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外出归来,要到树下来报一声平安,魂才算是回了家。

  思乡,是每一个游子都会患的通病。曾国藩曾写下十首《岁暮杂感》诗歌,其中有:“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院碧纱。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表达了对故园深深怀念。红豆是嵌在诗句是代表思乡情绪的醒目标记。

 不知一生为清政府奔波操劳的曾国藩是否与彭勇他们一样,出门在外时随身携带着故乡的红豆,在思乡心切时拿出来“仔细地,翻来覆去地看”。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红豆,寄托着他们对家乡的怀念。

  身在外地的后盐村人,固执地将相思豆的红说成家乡的泥土红。

红豆树,乡村致富的摇钱树

  千百年来隐藏在深山峡谷里籍籍无名的红豆树,随着有关它的报道频频出现,迅速走红,成为了享誉天府的名树。

  红豆树声名远播,每年有数万人慕名而来。原本无名的峡谷被亲切地叫做相思谷,世外桃源般的村庄被外来的游客重新发现。

  被红豆树庇佑着的好山好水,成为了游客们眼里的旅游胜地,休闲佳境。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敏锐地抓住商机,将自家住房进行改造,增添设施,一个个集观光、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纷纷开张。

  来这里的人,偕家出游的,白天游山戏水,夜晚围坐闲谈,重温乡村悠闲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好友相聚,结伴漫游感受乡野之趣,桌上觥筹交错畅谈友谊。这里更是情侣们的伊甸园,远离烦扰,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光。

  红豆树是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村民对红豆树的爱护自然也更加尽心,在上山的路旁,立着一个牌子:“千年红豆树,老幼皆呵护。”

  依依不舍地告别红豆树。车拐过一个又一个弯,回望,红豆树还在挥着树枝向我们道别。

  绘图: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