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昌
庭园经济开拓者罗时光
苍溪县编印的农村经济开发经验汇集《山魂》
哲人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
万元户在今天是个不值一提的经济单位,而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它却是人们富裕企求的标准,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标杆。记得那时,乡镇基层干部摆谈工作时常提到的是,你那里又发展了多少万元户,还有多少户可望进入万元户。我当时搞县域经济调研,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经常会与万元户打交道,了解过他们的成长史和其中的一些故事。
壹
万元户,顾名思义就是年纯收入超过万元的农户。之所以是农户,是因为工薪阶层包括县委书记在那样的年代一年所有收入一般不会超过两千元,几百元不到一千元的收入占绝大多数。那时几乎没有个体工商户,企业全是国营和集体企业。收入一枝独秀的,只能是包产到户后,在土地上迸发无限潜能的农民兄弟。当时,我们苍溪这样八十万人的农业县中,近30万农户中年收入上万元的农户只有20来户,还不到万分之一,算起来也是凤毛麟角。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农民走上富裕路,我们这些机关干部就经常深入到万元户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总结他们发展商品生产的做法。既要为县及县以上各级党政部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又要广泛宣传万元户的成功经验,包括编印书稿,召开规模盛大的先进表彰会,引导更多的农民走上万元户的致富路。
时间过去快四十年了,回想当时的工作,自己觉得蛮有意思的。1985年,县委要编一本致富文集,我们去了解一名叫罗时光的万元户。
罗时光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我与同事在他家住了一个礼拜,与今天精准扶贫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才挖掘出了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罗时光是新中国成立后有知识的一代新型农民,他把苍溪雪梨的栽培技术钻研得十分精细,勤劳苦干,开荒建园创立的“速成建园法”栽植雪梨远近闻名,果园雪梨年收入达1.3万元。为此,他出席过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受到省、市农业部门的关注。
罗时光建果园之路比较曲折,先前村社及家人都反对,只有爱人理解支持,可后来爱人因病去世。罗时光抑制悲痛,独自一人在一个荒梁上花四年时间,打烂2把手锤,6根钢钎,换了3批钻子,开采了1500多立方石头,搬运了1100吨泥土,把原来只有0.16亩的乱石窑建成了6亩地的家庭果园,被群众称作当代“愚公”。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和他一起劳动时,在我们的善意引导下他才说的。
想起创业的艰难,激起了罗时光伤感的记忆,说到果园葬有他家的狗时,泪珠挂满了脸庞。原来,爱人走后罗时光独自一人开荒建园,唯有自家的那条狗,通人性似的白天黑夜陪伴在他身边,一起上山,一起归屋,风雨无阻。后来狗死了,有人想吃肉解馋,他却要给狗一个葬礼,默默地把狗葬在了开荒的果园内,让它陪伴一起开创的这片果园。他葬狗的情节,后来被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农村工作文集,以一章的篇目予以记载。
像罗时光这样有过曲折经历,进而发奋,在种养业上做文章发家致富的万元户典型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五龙镇种菇大户裴子勋连续四年种蘑菇,平均年 收入3万元。创业之初,产品滞销,银行追债,他命悬上海滩的坎坷经历,十分感人。可惜我不会写小说,不然有很多故事可以成为文学素材。
贰
万元户,按可比口径计算,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十多二十万元的农户。如今,纯收入十多二十万元的农户还是比较普遍,我所在的苍溪县这样的农户占到了全县农户总数的40%左右。而当时的万元户是很荣光而令人羡慕的,每年全县召开的农村经济表彰大会,这些万元户都十分荣耀,乡镇要组织锣鼓队敲锣打鼓送到区上(当时川北地区县以下设区),区上张灯结彩用专车把他们送到县上,县上要组织庞大的欢迎队伍,手捧鲜花,夹道欢迎基层来的万元户。会后,在县城显著位置办橱窗,贴上万元户戴大红花的照片及先进事迹,很是风光。一般的万元户,都受到过市、县主要领导的会见,省、市媒体的面对面采访。个别事迹特别突出的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到北京参加表彰会,媒体也要围着他们转。如苍溪县的雪梨大王卢履清,年收入近4万元。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劳模颁奖大会,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了影。回来后,他十分欣慰,逢人便讲改革开放农民发家致富很有奔头。
追溯万元户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们是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到户不久,农村经济发展中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当时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与困惑。一是政策的制约,当时国家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定型。诸如农民雇工8人的规定,既不明朗还有限制,就是一个实例。二是条件的局限,那时农民发展基本上局限在农村土地上,农民进城或涉及非农产业,是要受诸多条件限制,几乎不可能。三是管理粗放,由于改革初期,市场繁荣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许多产品产业是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忽视了长远发展的定力,导致一些领域走下坡路,当然这也为后来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在当时,万元户确实鼓舞了农民的士气,增添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种特定时期的新事物值得肯定:一是超前的理念。农村改革开放后,多年来束缚农民手脚的僵绳挣脱,农村中有文化有思想的能干人,率先迈出致富的步伐,他们搞种植、养殖,搞加工,搞流通,释放出发展敢为人先的正能量。二是苦干的精神。纵观这些万元户,无一不是在种养业勤劳苦干,精心劳作的典范。他们比一般农户费神劳心,身体力行,是一步一步地干出来的;三是引领示范作用。土地承包以后,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怎样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万元户还是大胆率先闯出了新路,对当时以至现在,客观上都有引领示范作用,“万元户”能引路,五龙镇裴子勋种蘑菇致富,带动了他所在的石板村30户农户发展蘑菇生产,收入也是上千元甚至几万元不等。今天,我们的庭园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及乡村振兴等新模式,这当中就有当年万元户引领农村经济的一些踪影。
泥融田块水初浑,雨细留痕秧正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领域由独户经营、双层经营、产业化经营,到现代化园区建设,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许多农村经济现象如典型引路——发展 “万元户”,农资配置——拍卖山坪塘(耕牛),政策跟进——土地流转等渐进探路式的改革,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村迈进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回望改革历程,万元户,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小插曲,也会载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史册。
(本版图片由苍溪县档案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