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平
4月上旬,邛崃市农业和林业局接到一份不合规的采伐申请:邛崃市天台山景区内一处集体与企业联合经营、原本有收益分成的森林,随着该片森林被划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无法再进行经营性采伐,自然没有办法批准采伐请求。
不唯天台山,都江堰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也划入了部分集体所有的商品林,虽然权属仍是村民所有,但只能进行有限的林下经营,无法采伐利用林木;崇州市李家岩水库的水源区范围内的集体林地亦是如此……随着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划入红线的林地增多,这些现象也日益增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当前林业改革总体相对滞后,产权模式结构单一,社会资本难以进入,鼓励各地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重点处理好经营权问题。
对此,四川进行了不同类型林地赎买的改革试点,有暂停、有整理,力图在进一步完善中将改革推向深入。
非国有公益林赎买 重启未有时
早在1996年,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便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时就补偿金额未达成一致,集体林地权属调整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如今保护区内仍有西区的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的布德镇共5个行政村的14个村民小组2145户7453人有一定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涉及厂矿多,人为活动频繁,加之禁止村民在红线内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林地权益纠纷不断。
2014年,四川以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尝试推行非国有公益林赎买。
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遗憾的是,尽管前期做了很多工作,部分村民对150元/亩的赎买价格不认可,同意赎买的村组与不同意的村组对一些林地实行共管,最终导致赎买计划流产。
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 改革再出发
2013年,成都市便探索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在确权颁证、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以生态移民的方式,推进龙泉山生态脆弱区的绿化建设。
“也相当于是一种 ‘赎买’。”8月9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权益保障上充分考虑了近期安居和远期发展,得到村民支持。
不过,该试点较难复制。它挂靠龙泉驿区万兴乡1.2万余村民的生态移民项目。万兴乡地处龙泉山地质脆弱带,极贫极旱,且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如果没有这一项目支持的搬迁、后续发展经费,林业部门单方面难以支撑。
因此,接下来试点该如何走,更考验改革智慧和创新能力。继2015年之后,成都在2018年第二次入选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深化集体林权股权化、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模式改革”等4项改革任务,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表示,正在加快进行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试点的调研和方案设计。
后记
以结果为导向放活经营权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商品林赎买较为成功的是福建省,首先其林业资源丰富,单家独户的林地面积大,故而试点动力足。其次,依托储备林建设项目资金,将达到采伐期的商品林按照木材收购价格进行收购,相当于提前变现,每亩赎买价格上千元,从而降低赎买阻力。
除此,还有租赁、托管、合作经营等多种因地制宜的方式,花较少的钱将林地经营权收归到专合社或职能部门手中,同时保证林农的基本收益能够满意。
只要结果能有利于生态重点区、生态脆弱区的森林资源和林地质量的提升以及林农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便可结合当地特点,使林地经营走向多元化、市场化。
对于四川来说,在重点生态区,并没有一刀切的禁绝所有经营,而是兼顾了村民生计,只要不突破一定数量,在合适的方式下,允许林下种养。对未来试点改革,可以选择森林资源丰富,而林农独自经营意愿较低的重点生态区进行尝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