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本报记者 左杉
当汽车转过一个小弯,入目皆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白底红边小楼房时,便已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绵阳市安州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位于龙门山地质断裂带的安州区(原安县,2016年5月20日挂牌设区)是10个极重灾县之一。
而今,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已看不出曾经的伤痕,“幸福”的味道迎面而来。
乡村少年宫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震后报晓,坝上人家。”十年前,安州区晓坝镇在遭遇严重破坏之后,当地老百姓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如今,这里已变成花园式小镇。
4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的九年制学校时,在山坳里学校的开阔300米大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肆意奔跑。这所地震后新建的校舍,衬着远山如黛的景色,乡村学校早已不同往日。
上四年级的舒晓琴今年10岁,这是个不知愁的年纪,她的开朗活泼很惹人喜欢。
“课余干什么呢?”“我参加了舞蹈班,每周要上两节课。我还想学音乐,但报班不能太多。”舒晓琴说。
同班同学刘小东喜欢打乒乓球,他爸爸在江苏打工。“以前放学后就回家了,现在我报了乒乓球班,大家就一起打球比赛。”刘小东说,下学期还想学美术。
像刘小东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晓坝镇九年制学校里还有很多。2010年7月9日,随着新建的学校条件改善,托现有资源,晓坝镇乡村少年宫挂牌成立,是绵阳市首批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之一。目前,少年宫开设舞蹈、美术、体育、鼓乐等13门兴趣班。
“地震后,学校由以前的晓坝小学和茶坪初中一起整合成了新的晓坝镇学校。地震发生前因学校条件比较差,连课外活动小组都没有。学校里建起少年宫,即使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学生也能融入集体,参与活动,课余生活得到丰富。”晓坝镇学校的周斌告诉记者。
插上“互联网+”翅膀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去年12月4日上午8点,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场分论坛在乌镇举行。就在这个世人瞩目的论坛上,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网络扶贫案例也受邀现场展出,成为唯一来自基层的“互联网+乡村振兴”展出案例。
来自四川小镇的 “互联网+”案例为什么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集中亮相?答案就在当地从农民到电商的“转身”之中。
最近,晓坝镇齐心村村民周德财养的8000只鸡要出栏了,他用手机直播他的养鸡场。从之前不太会用手机,到网络直播喂养场景,周德财自己都觉得像做梦一样,如今他家年收入达到5万元。
网络扶贫给贫困户带来命运改变,不仅是周德财一家。一年多来,晓坝全镇建起村级电商服务站3个,发展网络创客、微商200余名……
“晓坝镇探索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网络扶持方面,搭建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视化‘大数据’展示中心;在农村电商方面,掀起‘锄头革命’……一路走下来,晓坝镇在 ‘互联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飞奔。”晓坝镇党委书记江涛说。
重建美好家园加速展现新画卷
十年间,跟网速一样迅猛发展的还有安州区的社会民生、经济、产业……
震后,安州区按照“一年重点安民,两年全面恢复,三年建设新安县”的总体目标,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废墟上重建起了美好新家园。
近年来,安州区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称号。201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5元和15430元。
全力打造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三大品牌,加快建设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安州区曾荣膺网民票选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中国春社·雎水踩桥”荣获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奖,罗浮山景区创建4A级景区通过市级初评。2017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66.7亿元,获评四川县域电子商务十佳县和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实现电商交易额71.02亿元。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花城果乡”“幸福七里”“猕猴桃走廊”等产业示范片蓬勃发展,建成市级幸福美丽新村158个、省市级“四好村”73个;全区现有专合组织500家、家庭农场20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3户,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实现农业总产值51.35亿元。
震后十年,安州用加速度展现出激情与实干,一幅滨水安州、美丽花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