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十年 汶川花开正艳
发布时间:2018/5/3 16:52: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米强

  

俯瞰映秀镇。 新华社照片

  又是一个春天,2018年4月26日,深处山涧的汶川县映秀镇芍药花开得异常鲜艳。中午12点,饭点已至,但到映秀镇“5·12地震震中遗址”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不远处,一栋栋藏羌风格的民居渐次分布,山花烂漫,游人如织,小桥流水点缀其中,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从过去到现在,曾经的震中之地,在向世人呈现着抗震救灾的大爱同时,更展示着它的浴火重生。“映秀发展得这么好,我们感到由衷地欣慰。”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李明强站在高山上,一边俯瞰映秀全景,一边向记者感叹。

  小镇变景区村民吃上旅游饭 

  汶川县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在地震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里显得格外热闹。

  “老板,来一份酥肉和豆花。”4月26日11点30左右,还未到饭点,映秀镇东莞大道上的博爱新村豆花庄便已经食客临门,操着各地方言的客人将这个只有十几张饭桌的饭馆围得水泄不通。

  “都是慕名而来的,今年春节以来,尤其是节假日,我们简直忙不过来。”豆花庄老板杨云刚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映秀视察时,曾在杨云刚家的豆花庄里和店员一起炸了酥肉,又亲自转动磨盘磨豆浆,并和村民们一起回顾过去10年小镇的变化,给村民加油鼓劲。

  “总书记的关怀让我们非常感动,下一个十年我们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杨云刚告诉记者,地震之后的这10年间,他家和全镇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中虽然房子垮了,但他们很快搬进了援建的新居,第二年,他们利用一楼门面开起了饭店,取名博爱新村。

  “开饭馆,一年能赚10多万,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的生活感觉非常幸福。”杨云刚说,取这个名字就是要让大家记着,要心怀感恩,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大女儿杨琴也在店里帮忙。

  在地震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映秀新镇的业态不断丰富,当地居民用新建房屋做起了旅游经营,餐饮、客栈、休闲、娱乐等配备齐全,成为我省乡村旅游的一个热点。

  川西旅游新明珠在灾难中崛起

  “地震之前,映秀是汶川的副中心城镇,是交通要道,地震之后我们这里成为了一个旅游中心和中转站。”映秀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的重建规划结合了高山河谷地形,将全镇生活功能沿岷江布局,形成城市生活发展带,将全镇划分为纪念旅游区、城镇生活区和恢复生产区,共三大功能区,锁定新的目标后,全镇进入了全速发展期。

  “在整个重灾区域,映秀的发展不是个案。”汶川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县13个乡镇全部是极重灾区,当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的方针,按照“遵循规划、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思路,和“一心两廊四区”的城镇规划布局,仅用了三年时间便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人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超过灾前水平。

  建好了新家园,紧接着便是发展产业,汶川锁定康养生态旅游目标,大力推行“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 (康养)”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以映秀为代表的大爱文化体验游,以水磨、三江、漩口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游,以绵虒、龙溪、雁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大禹文化节、汶川三宝采摘节等节会为代表的乡村体验游等产品。2017年,汶川县全年接待游客600.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02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