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传技术 服务春耕更给力
发布时间:2018/3/8 10:12: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米强

焦德华(左)在大棚里指导村民科学培育海椒秧。

   尧理 特约通讯员周超文 文/图

   春早人更勤,春耕备耕忙。眼下,泸州市纳溪区的100多名乡镇农技员纷纷下乡,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

   3月3日上午,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焦德华,走进自己联系的玉水村蔬菜基地菜秧苗大棚,指导示范户科学管理已经移栽进大棚的海椒、茄子、黄瓜等秧苗。在科技示范户曾德刚的海椒苗大棚里,焦德华叮嘱曾德刚说,气温回升,菜苗应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大棚菜秧还要随时注意喷水、防病虫,让菜秧苗长得更健壮卖好价钱。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纳溪区乡镇农技人员的地位得到提高,待遇也有保障,他们服务生产一线的劲头更高了。焦德华告诉笔者,在白节镇,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14个农技员,每个要包1个以上村、联系指导10个大户、示范带动50户农民科技种田,每天咨询电话数十个,田间指导跑不赢。

   近几年,纳溪区农业部门对基层农技人员采取学历提升、骨干进修、农技人员轮训等方式,让基层农技员都进行了一轮技术培训,促进了知识更新,服务春耕生产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

   开春以来,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就及时组织了农技员下乡服务,对农技人员采取联基地、包大户模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指导调结构,科技备耕;针对种粮大户和发展经科作物的科技示范户,白节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还采取 “微信+春耕”的方式,把今年主推品种和种养殖技术通过微信送达农民手上。

   同时,考虑到大多村民白天要忙于田间生产没时间集中培训,白节镇农技人员就通过“农民夜校”,利用PPT演示讲解水稻、蔬菜、大果红花油茶的绿色增产技术,为今年增产、增收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