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举川 郭桂花 文/图
2015年,党中央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令。
寒暑更替,春去冬来。集“老”“边”“穷”于一体的广元市利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兑现庄严承诺的“赶考”路上,昼夜兼程、摸索前行整整900个日日夜夜。2017年,作为全省15个预脱贫县区之一、广元首个计划摘帽区的利州区顺利通过省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组全方位“检阅”,交出脱贫攻坚的精彩答卷。
精确指挥,织牢脱贫帮扶网
朔风飞雪,海拔1400多米的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新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帮扶干部就是我们的贴心人!”月坝村一组农户李炳雪掏心窝子地说,以前没钱愁断肠,改建后的农家乐,让他家去年国庆期间毛收入达两三万元。
三年脱贫攻坚战,三年干群“鱼水情”。正是利州广大党员干部心系于民,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村、组、户,才织牢了脱贫帮扶网。
2014年,利州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59个、贫困人口5293户18340人,贫困发生率10.24%。
2015年,利州区召开区委七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向全社会昭示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作出2017年整区摘帽的重大决策,并就目标任务、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起整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撑体系。
巧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为保障各类脱贫决策部署落地,利州区抓组织领导、机制完善、逗硬奖惩,充分发挥了“指挥棒”和“先锋队”的作用。先后组建6个协调小组和17个行业扶贫指挥部,建立区、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1236”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天候全覆盖在线化、痕迹化管理,让贫困户识别的第一枚“纽扣”精准扣在了广大群众的心中。同时,该区四大班子31名成员既挂帅又出征,牵头负责脱贫工作;安排2991名机关干部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帮扶;广泛开展“授红旗”工作法,由群众评价达标情况和满意度,激励干群合力攻坚;制定实施《超常推进脱贫攻坚36条措施》,把压实责任转化为自觉担当和工作激情。
为兑现 “贫困群众不摘帽、我不离村”的铮铮誓言,该区工农镇林业站站长、该镇三颗村驻村农技员宋有福,强忍病痛在村工作至病重入院;区爱卫办副主任、荣山镇高旗村驻村工作队长范光坤返村途中遭遇车祸,手术清醒后牵挂的第一件事是村上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入住问题……
精细施策,靶向治疗拔穷根
“以前我和我媳妇身体都不好,家里一分钱当两分用。现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近日,利州区工农镇小岩村脱贫后的赵小雨乐呵呵地说,扶贫以来,包村包户干部带来各种各样的好政策,还手把手传授核桃树管护技术,让他家致富有了底儿。
精准帮扶须 “对症下药”才能拔穷根。利州区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和原因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通过反复走访调查,逐个找准核心问题症结,逐一建立详细工作台账,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对于1789户、5920名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群众,在率先实现“两线合一”并提高补助标准的同时,分别采取民营企业接纳就业、生产资料入股分红、集体经济倾斜照顾等多种措施增加有效收入,让每户至少有2项具体帮扶措施确保稳定增收。
同时,该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群众参与”原则,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合理确定、统筹安排、精准实施到村的供水、改电、改土等扶贫项目,有效提升发展条件。在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的基础上,着眼长远,注重培育骨干产业和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是该区拔穷根的又一“法宝”:走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业引领绿色果蔬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开展扶志气、扶能力、树新风“两扶一树”和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讲党恩、做新型农民“四讲一做”活动,教育引导脱贫群众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思想意识,从而达到物质精神“双脱贫”。
对标补短,摘掉“穷帽”话振兴
时间进入2017年,利州脱贫摘帽按下了快进键,“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一系列务实举措确保贫困村退出满意。
利州区紧紧围绕提高满意度、认可度这个重中之重,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百日冲刺四场会战,推动摘帽工作高效推进:全面系统梳理30项精准到户政策,组织帮扶干部对所包带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补充整改遗漏事项,确保“应享尽享,享干享尽”;卡准时间节点,对照考核目标逐项验收达标,确保脱贫硬指标不差一处不漏一项;针对2017年省市16轮督查检查发现的10大类270余个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责任台账和整改台账,实现最严格的“销号”制度并举一反三快速整改。
截至2017年12月摘帽验收前,该区拟退出的38个贫困村均达到“一低五有”退出标准,2039户6814人符合 “一超六有”脱贫标准。其中,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功能和软件指标均超过“一低三有”摘帽标准,农村100%修通4.5米以上硬化通村路,通组公路硬化面达90%以上,村村都建起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
三年摸索,三年奋战,利州向历史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脱贫攻坚让我们农村发展提前了几十年!”白朝乡月坝村村民吴光成地感叹道出了利州农民的心声,也是对脱贫工作的由衷点赞。
万里征程风正劲,万马奔腾战犹酣,实现摘帽不等于终点到站。让农业成为殷实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好的家园……2018年,利州区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以权益平等化、服务均等化、收入均衡化、生态一体化、要素市场化和产业融合化为着力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独具利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