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美丽——巴山不墨千秋画
青瓦、白墙、木窗、飞檐,镶嵌在青山翠柏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一座座村庄仿佛站上“云端”,犹如一幅幅山水画卷……
现代——城市生活+田园牧歌
按照“新村布局到哪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巴中市在巴山新居建设中,优先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巴山农村现代生活。
文明——从“农民”到“市民”的嬗变
“客从外来不识路,疑是琼台蓬莱阁。”好房子、好日子、好习惯、好风气,始终是巴中市建设“巴山新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富裕——富丽安康的巴山新居图
巴山新居,是一幅画卷,画出千里巴山的水墨村庄;巴山新居,是一首史诗,唱响千年巴山动人的乐章。
巴中市2017年“三农”工作报告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人心齐。2017年,巴中市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瞄准现代农业主攻方向,能巩固、可持续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产业,让巴中的农业有质量更有总量、有产品更有商品、有品牌更有名牌、有说头更有看头,充分发挥生态、绿色、富硒、有机的农产品优势,坚持“产业特色化、品种优质化、产品品牌化、市场中高端”,实施茶叶、核桃、巴药、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努力建成秦巴山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实现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现代农业水平提升
2017年,全市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8.24万亩、累计达到318.8万亩。其中,核桃基地新增12.3万亩、达到129.2万亩,茶叶基地新增8.14万亩、达到84.2万亩,巴药基地新增10.6万亩、达到80万亩。培育培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新增6家、达到25家,重点培育后备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65个、达到5615个,家庭农场新增387家、达到1477家,专业大户新增1020户、达到5640户。努力推进“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公用品牌建设,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380余个。全市呈现主导产业地位明确、示范基地扩容增量、新型业态快速发展、经营主体增量提质的良好局面。
二、农村改革蹄疾步稳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和60个乡(镇)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累计流转耕地99.2万亩、林地151万亩,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39.5亿元。盘活三类人、三种钱、三块地,激活和吸引社会资金500亿元。承担的“8+28”项国家、省农村改革试点试验任务中的7项试验经验获中央、省成果转化,农村房地预收储、用活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等做法列入全国改革实践案例集。
三、新村建设成效明显
建成中心村21个、达到123个,建成聚居点375个、达到2018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61个、达到865个,申报创建省级“四好村”112个,创建市级“四好村”245个、达到419个。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入选“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巴州区苏山村等4个村获四川“百强名村”称号。“巴山新居”成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区域性品牌之一,巴中市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巴中市“五建五评五比”(建新居、建产业、建设施、建配套、建机制,随机提问“现场评”、组织生活“定时评”、限时整改“动态评”、年终述职“集中评”、征集意见“公开评”,比户容院貌看“习惯”、比言谈举止看“修养”、比致富兴业看“能力”、比尊老爱幼看“美德”、比律己守法看“品性”)开展“四好村”创建,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56元,增长9.9%。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总量同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突出精准化、精细化、全覆盖、严责任,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百日攻坚”“冬季冲刺”,全市2017年9.58万人脱贫、21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巴州区、恩阳区脱贫摘帽完成省级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