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8/30 9:26: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范莉
  
□陈永和
   四川省耕地面积约6000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多万亩,常年播种面积约15000万亩。2016年机耕面积7622万亩,机播面积1544万亩,机收面积3484万亩。耕、播、收机械化作业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很小,农机化综合水平很低。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呢?为此,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农业基础条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首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机耕道,二是提排灌。机耕道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机械才下得了田,这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首要条件。提排灌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机械下田后才能作业,这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加强土地改造,改大坡为小坡,变小田为大田,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我省农业基础条件极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
   成都平原和部分坝区基础条件好,有良好的农机作业条件,在这些地区各种农机化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机化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耕地面积少,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左右,对全省农机化总体水平起不了决定作用。广大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大,占全省80%以上,但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机作业非常困难,肩挑背扛、蓄力耕种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机化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农机化水平很低,大大拖跨了全省农机化总体水平。
二、农业生产模式
   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农机化作业的重要支撑。只要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农机农艺融合问题、作物品种选择问题、统防统治统管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经营者自己主动就会去解决,农机化作业也会呈现出不推而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耕种的土地只有1000余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7%,面积还比较小。那些对土地情有独钟的人,拣种亲戚邻居撂荒的几亩或几十亩土地,他们始终不能成为农业经营的主体,无法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因为他们拣种的土地没有合法的手续,不敢大胆投入、稳定经营,没有长远打算,只能是种一年看一年。
三、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这些非常强烈的信号明确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正确思路,就是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为此,各级政府要把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当前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培养一大批热爱农业、精通农艺的职业农民和农业经纪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要在国家农业示范区、在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在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区、在所有适合规模化经营的地方,迅速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科学评估土地流转价格、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和吸引适合本区域的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农业。对那些农业基础条件还比较差的区域要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有利的经营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才能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四、农业补贴重点
   发展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多产粮食,包括所有农产品。现代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不行,小打小闹也不行,只有那些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机械化的手段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所以农业补贴的重点应该定位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其他环节的补贴应当适度,或者交给市场去解决。否则,不仅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还可能造成中间环节的浪费和漏洞,增加行政管理人员和行政成本。为此,农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区域特点,按照应补尽补的原则,合理确定经营规模、补贴标准,做到既能保证平原大坝规模经营上得去,又能保证丘陵山区适度经营有主体。在确定补贴标准上,要根据区域特点充分考虑经营者的投入和产出,要切实保证经营者的利润。只有经营者有了合理的利润,农业经营主体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成为一种产业,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机械才有市场,农机化作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五、农机化推进思路
   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与农业区域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要结合四川实际,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切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和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工作思路,要做到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措施得力。首先要弄清楚四川现代农业规划了几大区域,是怎样规划的?哪些区域规划的是哪些农作物生产基地。其次要明白我省农机化作业应该先推哪些农作物的哪些环节、再推哪些农作物的哪些环节、后推哪些农作物的哪些环节。然后对号入座,把我们要推进的重点与区域规划一一对应起来,把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投放到当前推进的重点区域,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里,农机化作业就推进到哪里。在推进农机化作业的全过程中一定要以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同时要切忌:“一个点年年推、年年推一个样”。如果这样的话,农机化水平就很难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何使生产关系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学术范畴,是农业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领域的第一次改革,那么“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就是农业领域的第二次改革。通过第二次改革将使我国农业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农业。
(作者系省农业厅农机化处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