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畜牧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7/19 9:01: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范莉
观察
□蒋小松 张红
畜牧业是四川农业的优势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四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节约生产资源,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完善财政补贴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实现畜牧业各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对四川建设现代畜牧业经济强省意义重大。
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模式
优化畜牧业生产要素配置,针对不同区域建立适宜的畜禽规模化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地助推畜牧业的现代化。
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在立足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基础上,应加大力度引导发展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养殖。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集约化生产和高效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严格的标准化养殖保证食品安全,通过企业集团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平稳市场价格。集中有限资源支持发展全环控、全自动、智能化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猪鸡养殖场,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推行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畜牧业发展较慢的地区,应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天然林和经济林等林地资源,支持林下养殖向标准化发展,将林下养殖方式与畜牧业设施化有机结合。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土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规划好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一是以土地对畜禽承载能力科学制定各地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已在全国首次研究提出了农区耕地畜禽承载能力的关键参数,建立了相关的评估模型,有科学规划的较好基础。二是在具备全产业链发展条件的地区,将种畜禽生产、商品畜禽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食品)加工、养殖废弃物加工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综合规划,并与种植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三是对不符合科学规划或空置圈舍的养殖场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清理、整合,将存量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用于支持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现代化养殖场和种养结合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利用荒山荒坡和稀疏林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财政支持人员培养
在财政方面:一是加大对畜禽养殖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养殖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大对规模养殖企业设施设备的帮扶力度,提高设施设备的补助标准。在人员培训方面:一是建立包括畜禽养殖职业技能培训、岗位鉴定认证、行业许可和从业准入的畜牧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体系,逐步实现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从业人员要求取得证书才能经营或上岗;二是在实施农业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中,专项培训畜禽养殖从业人员,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开展系统、实用、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三是建立市县级畜牧专业技术培训中心,从业人员经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应对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加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与农业产业乃至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畜牧业的发展要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四川畜牧业在保障肉蛋奶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畜牧业作为维护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保障性产业,是低利润的行业,是公益性的行业,离不开财政补贴。尤其是随着养殖成本不断增高和市场风险增大,更需要切合区域实际,以产业发展和政策措施合力推进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蒋小松,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