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脱贫 农家幸福嬗变
发布时间:2017/5/10 17:05:00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小米


水利社区居民的房子。
 


村民发展养鸡产业。
 


樱花基地。


   仁寿县产业助推“四好”村建设纪实

   张敏红 潘建勇 文/图

   一幢幢川西特色的别墅式新居整齐排列;一条条干净宽阔的草油路环绕社区;一株株生机勃勃的花草竞相争艳……走进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优美和谐的幸福美丽新村景象映入眼帘,家富、业兴、村美、人和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仅是仁寿县“四好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仁寿县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发展理念,以特色新村建设带动产业成片发展,以产业规模发展促进新村快速建设,突出新村为主体,产业做支撑,实现产村互动,宜居兴业,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数字点睛

   ◆围绕“粮、猪、果、蔬、渔、花”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2个农业园区和12个万亩产业示范基地,“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6个、专业村210个;

   ◆全县60个乡镇528个村喝上了黑龙滩优质水、健康水,实现城乡饮水同网同价,有效灌面达99.4万亩,有效灌溉率达到95%,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2;

   ◆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将创建省级“四好村”50个,市级“四好村”100个,县级 “四好村”120个。

   产业现代化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仁寿范例”

   仁寿县,我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天府新区重点县……这里,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奋进再扬帆的奔康故事,书不尽、讲不完。

   脱贫攻坚誓拔穷根的仁寿人,立足自身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夯基础、建园区、扩基地;围绕枇杷、花椒、梨子、清见等特色种植,强引领、重配套、讲扶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系列以产业引领助力脱贫攻坚的组合拳,让沉睡的陵州大地焕新跨越。

   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合社840个,家庭农场835个,农业龙头企业21个,农业业主3958户。围绕“东坡味道”仁寿品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创建“国家地标”产品3个,有机食品5个,有机转换食品11个,绿色食品15个,无公害食品28个。加强与成都超市对接,每年配送农产品20万吨以上,销售金额达14亿元以上。以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整合各类流通渠道资源,实现渠道下沉,跨界融合,有效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关节点,促进仁寿农特产品畅销国内外。2016年,网销枇杷、脆桃、不知火、土鸡蛋等农副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1亿元,实现“东坡味道”食品产业销售收入110亿元。

   扎实开展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提档升级、标准化提质增效、品牌化“腾笼换鸟”,催生出了仁寿发展的厚积而薄发。

   不仅如此,全面厚植生态优势,纵深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建设;强力推进“绿海明珠”建设,全县绿化面积达114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8%……绿色崛起已成为仁寿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更高度呼应着中央、省委“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决策部署。

   延伸产业链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民收入的“仁寿样本”

   仁寿县在以“四个好”为目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这场攻坚战里越战越勇:深入推进综合试验区改革工作,推行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试点。2015年,统筹安排新农村示范片项目资金315万元,支持清水镇百花村清见基地和金白村茶花博览园建设,分别为百花村和金白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和1.3万元以上。

   2016年,继续在大化镇、凤陵乡、方家镇等6个乡镇试点财政资金支持业主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每年按1.5%—2%比例固定分红。曹家镇将3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补资金作为村民委员会入股梨膏糖厂建设股金,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这样的“山水绿美、村民富裕”的奔康故事,在如今的仁寿随处可见。同时,用景区思维经营农业,推动农区变景区、劳动变体验、产品变商品,带动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逐步拓展为传承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产业,更是对省委1号文件决策部署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面实施“千村万景”旅游富民计划的深度践行。

   重谋划——加快推进黑龙滩、响水六坊、天府花海、文宫石家、蜀色天乡等特色区域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特色村镇、康体养身、自驾游营地、乡村酒店等特色突出、业态丰富、功能齐备的乡村旅游产品,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讲配套——整合涉农项目,对“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涉农项目下大力整合,对目标相近、投入方向相以的涉农项目充分整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涉农项目主要投向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园区、特色产业、效益农业和农产品产地加工业等,实现优势特色产业连片分布,规模发展。

   看效果——已建成农家乐350户,其中星级农家乐达34户。举办曹家梨花节、文宫桃花节、曲江樱花节等会节,吸引城镇周边群众观光,带动仁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资源。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仁寿的幸福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化”为根

   ——既要找准好产业,更要在农村形成好习惯、好风气

   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精神文化需求更不能放松,这才是对幸福美丽新村的深度诠释。

   由此,全县开展夯实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乡镇、村(社区)工作手册和“六本工作台账”,依托村(社区)标准化阵地,每月定期举办“农民夜校”和党群集中日,丰富村民文化知识。全面落实每个村(社区)每年3万元运行经费、5—10万元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经费,增强基层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广泛开展“四好家庭”评选。在群众中互相学比“谁家环境美”“谁家致富门路多”“谁家最和睦”“谁家最热心”,形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感恩自强、友善和谐的文明村风。大力开展文化传承行动。积极弘扬“仁义”文化和“忠孝”文化,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和人文精神,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多谋民生之利,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仁寿补短板、重落实,从产业着手,多措并举强管理、多管齐下促发展,庄严承诺:幸福奔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红塔村,麻竹笋产业增收忙,幸福农家乐事多;虎山村,绿色生态有机蔬菜基地里长势喜人;正华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成效喜人……老百姓房前屋后,产业引领,直奔小康。

   “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要求,正在如今的仁寿各地开花结果,老百姓的日子也随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越过越甜蜜。

   “下一步,仁寿县还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脱贫攻坚‘21’个专项扶贫工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补齐短板,推动‘四好村’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仁寿县农办主任钟超文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