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7/5/12 10:11:00  来源:四川省农业厅    编辑:范莉
 

  近日,省农业厅印发了《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建设现代渔业强省,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60亿元。 

  《规划》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策部署,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渔业强省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升级,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科技体系、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 

  ——产业发展突出“三个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其中养殖业总量175万吨以上,捕捞产量负增长;涉渔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0%:10%:30%。二是更加注重助农增收。到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到840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50元,渔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三是更加注重资源养护。到2020年,捕捞渔船数控制在1.15万艘以内,总功率不超过4.9万千瓦,建设增殖放流站和驯养救护中心10个,建立各类保护区13个。 

  ——深入实施“五大任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养殖业。贯彻生态优先、以养为主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依托水域资源,宜渔则渔,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挖掘养殖潜力、拓展养殖空间,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大稻渔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 

  第二,加快调整现代渔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快水产品品牌创建活动;以创建国家、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星级农家乐为抓手,加快构建都市休闲、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渔业产业群;加快以水产品加工、物流以及饲料等渔业二产业和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强化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继续实施增殖放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格执行“双控”制度,规范网具使用。 

  第四,抓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和专项整治力度;强化渔业船舶、渔业生产、渔业管理等安全;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科学用药指导,完善官方兽医制度,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第五,完善现代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种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测、救护中心、渔港、渔政执法等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和渔民互助保险;提升现代渔业信息化建设。 

  ——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全省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年均放流各类鱼种1亿尾以上。配备渔政执法快艇50艘、渔政执法船5艘,新建嘉陵江仪陇、白龙湖、亭子口等5个内陆渔港。 

  二是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新培育3-5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完成岩原鲤、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等3个种质资源场建设,完成15家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繁育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亲本更新工作。新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个,池塘标准化示范改造0.67万公顷,建设3.33万公顷粮经复合稻渔示范基地、6.67万公顷江河库区生态渔场。 

  三是实施产业调整提升工程。加大休闲渔村、休闲园区建设力度,创建10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100家省级休闲农庄(休闲渔业基地)。推进建设3个大中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培育5家精深加工企业,做好鱼籽酱的出口外销工作。发展新型合作组织,各类龙头企业达到50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00家,规范合作社运作行为,鼓励成立水产专业大户和家庭渔场等。推动渔业品牌建设。 

  四是实施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工程。制修订水产地方标准30项以上,在1039个乡镇实施以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为主的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级年均抽检3000个样品以上。在80个县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可追溯示范基地160个以上,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0个、无公害水产品200个。做好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建设2个区域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开展水生动物病害测报。提升渔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互联网+水产”智慧渔业建设。 

  五是实施渔业产业扶贫工程。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把“四大片区”作为渔业扶贫的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水产养殖,稻田资源丰富的丘陵山区,发展稻渔基地;冷水和土著鱼类资源丰富地区,积极发展特色鱼类养殖。加强特色生态渔业与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的结合,促进渔民脱贫致富。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做好科技下乡、包村联户等各种技术扶贫。加大财政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