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流萤点燃乡村“夜经济”
发布时间:2020/6/3 11:27:0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傅晓蕾

轻舞流萤点燃乡村“夜经济”

 张红霞

  在邛崃市天台山,飞舞的萤火虫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这里举办的第12届高山萤舞节从今年4月持续到7月。“六一”儿童节期间,不少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来此感受萤火虫带来的梦幻夜晚。

  萤火虫是萤科昆虫的通称,约有2000个品种。因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可生成黄绿色荧光,所以萤火虫被归入景观昆虫类。“蝶舞萤飞”昆虫旅游文化周、“稻虫共生”项目……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利用萤火虫,深入发展农旅产业,点燃乡村“夜经济”。“萤火虫成为夜间旅游的‘吸客利器’。”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曹成全这样认为。

如何发展萤火虫产业?发展过程中又面临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1

四川有条件

发展萤火虫产业,自然、科研、产业条件都具备

  玻璃长廊下的“萤火虫大道”,园林假山嵌入的“萤火虫假山”,用镜面围成的“萤火虫万花筒”……跟随曹成全,记者来到乐山师范学院昆虫资源研发基地,这里到处都是利用萤火虫做的场景设计展示。

  作为峨眉山昆虫研究中心主任、省昆虫学学会副理事长兼昆虫产业委员会主任,最近10余年,曹成全一直在持续研究萤火虫等特色资源昆虫。据介绍,萤火虫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历史较短。近年来,随着萤火虫研究的兴起,萤火虫产业才开始更多进入公众视线。四川自然条件不错、科研条件具备、产业条件成熟,可很好地发展包括萤火虫在内的昆虫产业。

  尤其是不少贫困山区。这些地方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良好,而萤火虫又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可以养萤火虫,进而吸引游客来乡村夜间旅游。”曹成全建议,这些地方可通过萤火虫,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进而提升旅游特色和品质。比如,发展多种旅游品种——研学游、亲子游、情侣游、乡愁游等;发展多种景观,如萤火虫溶洞、稻田等;发展多种经营业态,如萤火虫主题餐厅、民宿、温泉等。此外,还可打造“萤火虫生态村落”和“萤火虫创意产业链”等。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也十分看好萤火虫产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认为,该产业一方面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带动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2

多地有探索

创意孵化“萤火虫+”,打造乡村旅游“夜经济”

  想法正逐渐变成现实。去年6月,在相关单位的帮扶下,乐山市峨边县新场乡,省级贫困村星星村举办了首届“蝶舞萤飞”昆虫旅游文化周。这是我省首次推广萤火虫的村级活动。“整个一周,村庄人气爆棚。一个卖小吃的老人一天居然收入了2000多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光星星村。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通过萤火虫,打造旅游“夜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看到萤火虫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开始试水养殖萤火虫。

  在乐山,一家农业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养殖了二三十万只萤火虫。同时,该公司还同步投入建设度假基地,打造萤火虫酒店。“项目预计明年开业。”该企业负责人说。

  养殖成本如何?据介绍,如果一年只养100来只萤火虫,成本可能为每只几十元。但如果规模达到一年10万只左右,且采用立体自动化养殖技术,成本就会陡然下降。“只有技术成熟,才能规模化养殖萤火虫。”

  和乐山不同,都江堰则用“稻虫共生”模式养殖萤火虫。

  入夜后,养殖工人童泽利打着弱光手电,轻手轻脚,走进孵化基地。那里,有10万多个萤火虫卵。灭掉手电,童泽利发现一只只尚在产卵的萤火虫“妈妈”——它们肚子鼓鼓的,尾部还闪烁着荧光。这个基地叫“春风拾里”,是都江堰精华灌区产业功能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基地负责人、成都稷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秀君说,萤火虫是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的代言者。“用什么证明灌区大米的品质?萤火虫飞过,胜过千言万语。”

  “稻虫共生”对粮食产量有影响吗?童泽利介绍,萤火虫幼虫平时吃蜗牛、蛞蝓、蚯蚓、生肉等,吃荤不吃素,并不妨碍水稻生长。

  为了延长产业链,“春风拾里”还将在稻田外布景搭台,搞晚会、演出,并提供露营服务。再过几个月,萤火虫起飞,绿色水稻上市,一条“农旅+生态游”的融合之路即将形成。

 

3

发展有困惑

产业化程度不高,不妨成立昆虫资源产业研究院

  参加了不少萤火虫主题活动后,曹成全也发现了问题,“我省目前还没有高水平的萤火虫产业链。”

  相较其他省份,四川属昆虫产业开发较为薄弱的省份。“可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萤火虫加工产业,如萤火虫白酒和农产品、萤火虫医药、荧光素生产等。”

  具体如何发展?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昆虫产业专家刘玉升指出,萤火虫等昆虫的养殖和利用可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来开发。从四川来看,四川好医生集团深度开发了美洲大蠊(蟑螂)产业;峨眉山则是重要工业原料昆虫——白蜡虫的著名研发和示范基地。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案例,可以借鉴。

  相关政策也要跟上。

  有专家建议,成立昆虫资源开发的领导机构和昆虫资源开发产业基金,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有关奖励和扶持项目资金,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四川昆虫资源产业研究院,在科研项目和课题申报上向昆虫资源开发领域倾斜;组建信息化平台,从虫卵孵化到终端运用实施全流程全覆盖,加强科技兴农;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结合,多元化、多渠道培育专业“养虫子”的土专家、劳动力,提供与产业发展匹配的人力支持。

  产业化之路已开始延伸。61日,国内某大型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来川,与四川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前者拟入股虫生公司,投资几千万元建立国家级的昆虫产业研究院以及规范化、规模化的萤火虫养殖基地。

 

链接

青神: 巧打萤火虫牌

推动乡村旅游复苏

 

 樊邦平

 

  眉山市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的清溪旁,中岩寺景区的涧道上,黄水凼的竹林间,小三峡景区的星空下,萤火虫在翩翩起舞。

  不久前,配合“萤光长桌宴”“竹里观萤”等一系列活动,青神县巧打萤火虫牌,通过“竹里萤光东坡恋”赏萤活动吸引成都、眉山、乐山等地游客前来赏萤。

  活动期间,当地黄水凼、兰厂沟等集中观赏点日均观萤人次达3000余人次,带动了周边民宿酒店、餐饮和水果销售。萤火虫景观图片、短视频,通过电视、报纸、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广泛传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神的乡村旅游一度低迷,但青神抓住萤火虫这一卖点,推动了行业的复苏。”青神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萤火虫引爆旅游“夜经济”,青神的秘诀是什么?在专家看来,与当地发展萤火虫生态农旅,不无关系。

  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近年来,青神县修复竹林、湖泊、湿地等,避免河堤水泥化,减少农药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而在萤火虫的栖息地,当地还尽量采取物理技术防治害虫,并避免噪音、灯光污染,保护萤火虫栖息之所,开辟萤火虫生态农旅新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青神丰富的萤火虫观赏资源。当地白果乡木言兰舍、甘家沟村委会、黄水凼,瑞峰镇天池村兰厂沟、中岩寺景区,小三峡等都成为萤火虫的主要观赏点。

  发展“萤火虫+文旅”产业,青神还以点带面,整体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服务,树立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萤火虫旅游经济”的理念共识,构建了萤火虫生态资源保护体系。

  当地提档升级住宿业,整治前往观萤点的路面,并在观萤季开通专线公交;复兴牛儿灯、钱枪舞等民俗表演、民俗活动;开设萤光夜市,售卖非遗商品、特色农业加工品等。

  浓厚的萤火虫产业氛围,盘活了当地的旅游存量,提升了消费层次,带动了农民增收。

  未来如何发展?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萤火虫研究专家付新华建议,要做好萤火虫的资源普查,重点打造一个或二个核心景点,并在当地软、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如研发文创产品、建立线上预约系统等,形成“夜经济”新业态。